WeWork湾仔协作空间正式揭幕 引计划支援有志创业单位进驻

撰文: 文耀伦
出版:更新:

社区近期出现不少或大或小的协作空间(co-working space),而来自美国,于本年9月正式登陆香港的WeWork,就是其中一个瞩目的品牌。为进一步开拓香港市场,品牌于湾仔开设的第二个服务点已正式开业,而位于铜锣湾Tower 535的社区楼层亦于同日投入服务,为满足会员之间交流的需要。

WeWork湾仔协作空间以“中西fusion”为设计概念,此亦为品牌视香港为国际城市的一种态度。(WeWork提供)
协作空间强调公开与私隐之间的平衡,因此在湾仔空间里,当眼的会议室以全落地玻璃为墙身,但私人办公室等地方则保持“坐下来无人看见,站起来可环视四周”为设计原则。(WeWork提供)

位于湾仔骆克道33号的WeWork协作空间共占7层,为一个可提供超过800名会员加入及使用的协作空间。WeWork亚太区董事总经理Ole Ruch表示,湾仔空间的选址仍以交通便利、人流集中及社区需要(如娱乐及餐饮服务)等为首要考虑。如以收费来比较,湾仔空间“私人办公室”的起价为$7,200,确比Tower 535的为低,适合小型及微型企业进驻,不过他认为收费还属其次,重点还在于两个地方能向会员提供不同的工作体验。

Ole亦表示,WeWork亦将环球计划Mission Possible带到香港,借此计划,品牌可向抱有为社会作出贡献而又缺乏资源加入WeWork的创业者提供3个月免费使用空间的支援,而品牌早前已挑选出来自不同界别,35间合共118名计划参加者,邀请他们在湾仔空间工作及交流。

WeWork亚太区董事总经理Ole Ruch(右)及WeWork亚太区首席设计师Dean Connell(左)分享社区楼层的设计细节。(龚嘉盛摄)

另外,为进一步鼓励已进驻在铜锣湾Tower 535的会员相互交流,品牌于同日亦正式将位于20楼的社区楼层开放,这除可成为企业举办活动、工作坊及讲座的场地外,会员亦可视此为饭堂、休憩地及与彼此之间认识及交流的地方。社区楼层以“香港交通”为主题,以小轮及电车为设计元素,亦迎合香港流动力高的形象,而品牌亦与不少本地艺术家合作,为空间注入大量本地元素(local touch),并按大厦的格局设置较大型的会议室,合乎会员需要。Ole分享品牌早前的调查,指旗下70%会员有曾与别的会员合作,又笑言香港会员在过3个月向品牌反映的意见,就是希望早日可以使用这社区楼层,“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在大厦里建立1个让会员可合作及沟通的社区(community),大企业如HSBC会派员进驻这里,它不只是为求享受工作上的弹性(flexibility),更是希望团队藉体验这里的工作文化,明白公司不是仍坚持他们父亲甚至祖父亲的一套,而是一个充满将来的企业。”

问及WeWork的收费比部分本地的协作空间为高,Ole称公司的收费并不独是以场地使用去计算,品牌特有,能连系世界各地会员的网络会员制(virtual membership)就是它比收费较便宜的同业做得更多的地方,不少香港会员亦因藉WeWork而与各地企业家接触而感兴奋。而品牌尽管未有确实进一步拓展香港市场的计划,但Ole一再强调向会员提供沟通及合作机会的重要,亦不排除日后在九龙区选址扩张。

Tower 535社区楼层设有开放式的茶水间,会员在此可免费享用咖啡、混有水果的开水及啤酒,亦可在此准备自己的膳食。(龚嘉盛摄)
够chill的协作空间总是有著乒乓波台,亦有舒适的安坐空间,有助新相识的会员打破人际隔膜。(龚嘉盛摄)
楼层的影印机是共用的,会员需在应用程式确认打印后才能取得文件,以保私隐。(龚嘉盛摄)
社区楼层的会议室拥有宽广的维港景致,是Tower 535的其中一个特色。(龚嘉盛摄)
Tower 535每层皆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共通之处就是每层皆有本地设计师及艺术家参与创作,充满玩味之余亦渗著地道色彩色(local touch)。(龚嘉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