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书迫在眉睫却忙在发琐碎电邮? 教你3步辨别工作优先次序
即使我们知道深度工作的重要,也在工作前调整好身心状态,想使产值极大化,你还要有效权衡深度、浅薄工作,分配对每项事情投入的心力。
“浅薄工作”和“深度工作”有甚么分别?(按图了解):
1. 甚么是“浅薄工作”,甚么是“深度工作”?
浅薄工作的定义,是指不需高度认知需求、偏向行政事务,例如回复email、整理文件等。不过,有些工作没那么容易区分,比方说“修改一篇学术文章”“制作一份销售简报”“开会讨论重要专案的下一步”等。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试图“量化”工作的实际深度,避免在应该深度工作时,“不小心”做了浅薄工作,浪费宝贵的专注力。只需问自己,“训练一位聪明、没受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由他来做这件事要花多久时间?”便可大致衡量工作深度。
如果大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可视为浅薄工作,你应该以深度工作为优先,例如“撰写学术文章”就是应优先安排的任务。
相关阅读:写Proposal技巧|计划书怎写才专业? 跟足这12要点客户一看收货
2. “浅薄工作”该花多少时间比例执行?
确认工作种类后,还会面临一个难题,“该花多少比例,执行浅薄工作?”《Deep Work 深度工作力》指出,对于基层员工来说,答案应介于30~50%之间。一般人会排斥花太多时间在非技术任务上,但浅薄工作低于30%,会变成一位“隐士”,对于团体成员来说,也不理想。
更重要的是,一旦规划好深度与浅薄工作时程,除了自己“遵守”原则,还要得到上级的支持。例如,你可以向主管解释,为提高生产力与专注程度,想要减少两项浅薄工作。
如果一项工作可以产出“极高价值”的成果,应不惜成本,把特定时段留给它。
3. 哪些事情需要“深度工作”?
最后你该思考的是,哪些事情最需要在深度工作时段执行?有两种指标能衡量成功,分别为落后指标与领先指标。前者是想改善的目标,例如面包店想提高顾客满意度;后者则是“驱动成功的新行为”,像是增加免费试吃活动,顾客对品牌的好感度也会上升。
工作也是如此,要根据领先指标行动,而非根据某种成果工作。举例来说,学者如果在意每年发表论文的数量,计算深度工作的时数,品质不一定好;如果行为表现是计算花多少时间研究,论文的质量会更好。
工作也是如此,要根据领先指标行动,而非根据某种成果工作。
落后指标、领先指标的概念,与“目标和关键成果”(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的目标管理法也很类似。
相关文章:【Email Template】写Well-Received系错? 必学8招商用电邮知识
相关文章:【Email技巧】Dear Sir/Madam已过时? 即学电邮礼貌称呼建议
【本文获“经理人”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