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公大门槛低?读硕士只求学位? 半宅职薯分享在职进修心得
香港经济环境转差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少朋友都会想到进修增值,以增加竞争力。半宅职薯今次就以过来身分,分享他在香港公开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选择课程和兼读进修的体验,也分享他报读NLP课程的感想,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从放弃大学offer说起
如果大家有看我的专栏的话,都会知道我当年放弃大学取录投身职场由低做起。当时年纪轻,想法相当理想:如果我放弃香港大学的学额,转而投身职场由低做起,然后报读遥距学士学位课程的话,我岂不可以一来减轻家庭负担,二来早一步累积工作经验,在几年之后便既有工作经验又有学历,比其他同年龄的大学生更具优势吗?
在这种完美想法的驱使之下,我选择了中七毕业之后便投身职场,然后立即报读香港公开大学的遥距学士课程。
遥距进修的经历
为甚么我要报读公大的遥距课程呢?因为当时香港兼读制的学士学位课程选择不及现在的多,而且我当时的首要目标不单要完成课程,更加要升职。为了方便我可以在任何日子、任何时间超时工作而不麻烦上司,选择公大的遥距进修课程最适合不过。
孤独的学习旅程
有些人说公大不算是名牌大学,甚至因为遥距课程没设入学门槛而胡说学位是买回来的。这一点我极不同意。如果说努力艰辛的过程等于学习得着的话,公大的遥距课程绝对是令人更上一层楼的阶梯。
在没有同学互相帮助,只有极少面授课堂,主力靠自学的情况之下,我逐一完成学科。我还记得当时是这样温习的:每天放工之后便立即在回家途中解决晚餐,回到家之后立即上床睡觉,然后在凌晨四时起床,利用全日最宁静,精神最集中的时间去温习功课。
至于面授课堂呢?公大是有的,只不过很少。于是我想出了一个方法去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公大遥距课程每一科都分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有不同的导师。通常会在一个月的某一天由早到晚进行。于是我便在这一天请假,由早到晚sit-in不同导师的课堂,从不同导师身上学习。当然,早上要先喝两杯咖啡啦!
相关文章:乔布斯、朱克伯格怎生活? 6个小习惯成功人士都在做|自我管理
对于当时还未到二十岁的我,听到当年的中学好友分享升读大学的新鲜事,享受honeymoon year;也见到差不多年龄的同事放工后结伴去游玩,而我却要赶回家休息以准备凌晨时分起床温习。那种既要在职场中挣扎角力,又要独自在笔记堆中揣摩重点的滋味绝不容易用文字表达出来,但却磨练出我的意志力。
经过几年的公大学习生活,我发现除了课本理论知识之外,我掌握了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就是自学。这项技能为我日后的学习打好了稳健的根基。虽然毕业多年,书本知识不少已经淡忘,但掌握了自学的技能,便等于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我有信心可以学到任何希望学的东西,大大增加了我的适应力。
相关文章:浪费时间多么可耻? 看Bill Gates勤奋工作到哪地步!|自我管理
想知甚么,便学甚么
当我掌握了自学的技能之后,要再学习其他知识可说是方便极了。在公大学习生涯的尾段,我同时也报读了一些其他课程,考了一些专业资格:
我报读了调解员的课程,及后考取了注册调解员资格。在这个短短的课程中,我接触了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令当时只有二十多岁,以为自己已经事业有小成的我眼界大开,认识到天下之大,世界之广,让我学会了谦虚。而调解著重双赢,这一项技能令我在往后多年和别人合作时更懂得设计双赢方案,速成合作,把技巧应用到调解桌以外。
相关文章:想进修但冇方向?世界经济论坛列出“2022年十大人才必备技能”
我也修读了身心语言程式学(NLP)的执行师、高级执行师及导师课程。为甚么我要修读这些课程呢?因为我想在某一方面成为专家。在这两年多的学习生涯之中,我学的远远不单只是NLP的技巧,更是从我的导师身上观察到如何把构思化成现实。如果说从公大的得著是打开知识大门的话,NLP就是应用知识所需的心态和工具。
而与此同时,我也报读了一个只有几个月的危机管理课程,主要关于危机沟通。在这短短的课程里面,我最大的得著不单只是危机沟通,更是学会如何和传媒打交道,了解他们的需要。打趣的说,要不是这样,我也没有机会在这里写专栏。
相关文章:【自我管理】如何摆脱加班穷忙人生? 用“7加减2”法则管理工作
硕士课程,学会批判性思考
在完成公大的学士课程之后,我去了香港科技大学修读授课式硕士课程。有了良好的自学能力,硕士课程对我来说不太困难。
科大的这个硕士课程设计很好,虽然是兼读制,但学术味道十分浓厚。很多科都混合了硕士生和博士生,让我可以窥探学术尖子的学习方式和严谨水准。经过两年的学习之后,我得到的不单是课程内的知识,更加学习到如何以多角度思考,明白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精髓。我也从“知道自己知道甚么”,进步至“知道自己不知道甚么”,大大改变了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研究式课程 为自己创造知识
在完成这个授课式课程之后,我对产生知识的过程发生了兴趣。于是进一步在科大修读研究式硕士课程。
如果说授课式硕士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那么研究式硕士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越研究得深入,越发现自己的研究题目根本早有答案;越看得多资料文献,研究方向越迷失。很多我原本以为是问题的问题,到后来都发现原来根本不是问题。
相关文章:【自我管理】目标很多没时间完成? 学习巴菲特5/25策略制定计划
同样地,研究的项目并不是成长的重点,最能令我成长的,是让我掌握了研究的方法,由自己创造第一手知识。
说到知识,我认为有第一手知识和第二手知识之分。第二手知识就是我们一般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理论,是法则,也是是别人研究的成果。所以大家会发现,第二手知识未必能够完全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之中,因为当初研究人员的研究目的并不是为你现在的工作贴身设计的。
而第一手知识呢?就是自己亲身经历,亲自发掘,为自己而创造的知识。经过整理的亲身经验,就属于这种第一手知识。而在这个研究式学习过程之中,我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分析资料,进而综合演变成适合自己的理论,为自己创造最新、最贴时的第一手知识。在这个二手知识快速过期的时代中,创造第一手知识的能力大大帮助了我适应这个快速转变的世界。
相关文章:不放弃友谊?人工月月清? 9件事成长后或感后悔|自我管理
结语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对于训练和教育的想法。有一些进修课程属于训练课程,是给予一些硬件技能,让学员能够立竿见影的在特定工作环境上实践,例如证书和专业执照等等。
而教育类型的课程呢?则著重长远的启发,著重软件多于硬件。大家可能在修毕课程的那一天不知道自己学了甚么,但可能在十年后的某一天,好像“挞著大掣”般得到启发。
技能性的硬件课程有如一件有用的工具,能够赋予你立即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但放得久而不用的话难免会生锈;而启发性的软件课程,就好像醇酒一样,放得越久越香醇。
在考虑报读甚么课程之前,大家首先要思考清楚自己需要的是能够立即应用,有第三方证明资历的技能;还是需要自我成长,提升软件思考力的长线投资。每一个课程都有它的价值。只要细心感受的话,从课程中的得著往往超越课程的内容本身。
相关文章:空虚不同寂寞长远磨蚀斗志 3大方法逃离消极人生|自我管理
相关文章:【职场心理】享受独处、培养好奇心 14种日常小事改善EQ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