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放榜】选科取向各走极端  学友社:考生对就业市场认知低

撰文: 梁启敏
出版:更新:

中学文凭试将于明天(7月11)日放榜,相信不少考生相当忐忑不安。如果成绩不似预期,可以如何应对?选科应该以现实(职涯前途)抑或兴趣行先?所选学科又是否一定与将来事业有关?学友社学生辅导中心总干事吴宝城为一众考生解惑。

(资料图片/ 胡家欣摄)

吴宝城表示,考生放榜时主要面对三大情况,第一个是考获五科23分以上的成绩,他建议这些成绩较佳的学生专注联招改选,留意不同课程的计分方法及科目比重,“有些课程计最佳五科,有些计六科;有些课程会将数学或英文科的成绩乘一点五或两倍。”他们亦应参考课程过往收生成绩,如成绩与收生中位数相同或更高,入读机会相当大。如考生有心宜学科,但成绩只达过往收生3/4位数或更低,仍可“博下”,但“一个起,两个止”,A3一定要放一个稳阵之选。另外,有面试机会的课程亦可放在A1至A3,增加面试机会。

第二个情况则是考获16分至22分左右比较边缘的成绩,吴宝城指,这批考生不一定入到“八大”,故除了联招改选外,应该要加入SSSDP“资助计划”课程、自资课程、副学位课程等较容易入读的选项。第三个情况是成绩不错,但中英文不及格,吴宝城表示,相关考生不符合入读学士学位的资格,要剔除所有“八大”学士学位选择,只可以报读联招以外的副学位等课程。

根据教育局的数据,近年,中六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者的比例一直维持在7%至9%,不足一成,吴宝城指,现时经济水平提高,学生不需要完成中学便急著工作养家,“即使考0分都可以选择修读毅进课程,再读上去,有更多就业选择。”

吴宝城表示,现时考生选科的取向各走极端,“有些学生主要以就业保障作为选科标准,例如读医生、药剂师、社工、教育等;有些学生则以个人兴趣为选科标准,修读电影、多媒体、游戏开发、音乐等学科。”不过,有些学生明明对文史哲学科较有兴趣,但因担心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而舍弃相关课程,他认为,学生对工作市场的认知不高,以为某些工种一定只会请具相关学科背景的人,“其实记者不一定读传理出身,做采购或银行岗位亦不一定要读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