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化】港人爱自创英文名 是职场笑话还是有个人风格?

撰文: 陈彦婷
出版:更新:

职场上总会遇上一些奇怪的名字:Better、Jealous、Chanel都只是其中数个例子,到底有港人为什么会改这样奇怪的英文名?在职场上,应该当一个“平庸”的Jane还是个“做作”的Jagatpreet呢?

尽管有名牌相助,但有时遇上奇怪名字识看亦未必懂得读。(《Hello My name is Doris》电影图片)

有人特意取个独特的英文名,是为了让别人容易留下深刻印象,从事航空业的陈先生是其中一人。自中学起一直叫Ivan的他,因在一次工作培训中与其他同事撞名,这成为他改名的导火线,“一个training group 12人,有3个都叫Ivan,次次一叫Ivan都不知怎样回应。”为了让其他人容易记得自己,他便把名字改成Brayden,“觉得Brandan几好,但怕同人撞,所以自创了Brayden,反正英文名都是想独特一点,不要周围跟人撞。”

在外国人眼中,香港人明明有自己的中文名,为什么又要另改一个英文名?
原因是殖民时期,英语成势,拥有一个英文名字是优越的象征,亦方便当时在港授课的英籍老师容易去记得学生。有些人的英文名是父母、老师、甚至是自己改的,香港大学语言学系教授Stephen Matthews指是近这十数年才兴起奇怪的名字。大众渴望创新不同,想摒弃那些老土的名字,加上对英语的认知不足,便胡乱在字典、名牌、运动员等取材。看似一塌糊涂,但久而久之,社会开始接受这些古怪名字,并视这为一种态度,他们不再在乎名字背后的意思,或语言上是否正确,这反而是在表述自己是香港人独一无二的身分。

Never Wong应该是近年来较多人讨论的英文名。(网上图片)

说起最出位的英文名,大概亦离不开数年前成为全城热话的补习名师Never Wong。香港人自创奇怪名字的程度,奇特得有网志novelname专门搜罗香港各式各样罕见的英文名,而在2千多个名字中,包括与地理有关的,如前平机会主席周一岳的名字York,同是英国中部某城市、Wellington是纽西兰首都;有趣怪解释的Cleve(解:峭壁)、Sigmund(解:胜利之手);以及一些自创的名字,如在港较常见的Cherry、Apple,连艺人郑裕玲Dodo(现名Carol)、郑希怡Yumiko亦榜上有名。有趣的是,网志收录了2千多个名字中,差不多有1成的英文名是来自律师,可见这行业的人较偏爱这些有趣名字。

(设计对白)“Hi,我叫Helen。虽然我个名听落好老,但我仲系好后生。”(《Hello My name is Doris》电影图片)

不过,有调查发现容易发音及普遍的名字,如James、John、Elizabeth、Mary等,在职场反而较得人欢心,甚至容易受聘用。负责该研究的心理学家指人脑倾向喜欢容易处理的资讯,相反不寻常的名字则会容易令人联想到罪犯;亦有香港网民指同事名字太“骑呢”或是太难读都会令人却步。

俗语有云:“不怕生坏命,最怕改错名。”LinkedIn亦在2011年分析了超过1亿名用户的简介,当中拥有CEO职衔的男士通常有较短的名字,专家指名字较短的男士较有亲和力,相反,女CEO的名字长一点却能投射一个专业形象。既然我们有自由选择自己的名字,那除了个人喜好外,或可留意一下坐拥高薪厚职的人有什么名字,作个参考之余甚至趁机转转运。

(资料来源:综合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