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男圣地】西营盘小店 专攻纹身、油头 主动出击卖Indie文化
当国际洁肤品牌都以女纹身师为广告模特儿大肆宣传,你便知道纹身这项小众玩意已经逐渐主流化。但纹身除可作为一项个人statement外,如混合其他潮人元素还可以是什么模样?
(部份相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曾经和一些独立品牌的负责人交流,见到他们设计产量少但品质高的产品,又请外籍模特儿拍摄宣传照,揼本推广,但换来的巿场反应是:‘吓?你要我用600元买这件无人认识的衫?我不如用800元买一件有牌子的衫啦!’,令该独立品牌很泄气。那我就会问,这些买东西要别人认同的人是不是你想要的族群呢?如果不是,就ignore他们吧!”入行5年,以美式Old School及Black Word等风格为人熟悉的纹身师Alfred如此说。
香港人时常羡慕邻近的台湾文化气息兴盛,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更有“诚品”输出,令港人一度对书店、茶座、咖啡室满有幻想,期待商场会有一个文艺与商业并存的喘息空间。虽然诚品“移植”至本港后似乎有少许变化,售卖台式饮品和生活商品的比例较高,但总算是个成功的文化icon。至于近年兴起的纹身风,又会否令香港的“indie嘢”碰撞出新玩法?
Alfred去年尾就开始为他的纹身店注入新元素,以纹身、油头、“Quality Goods”三者作招徕,打造一站式的indie世界“Black Cat Club Barbershop”,让各界型男纹完身可飞个发再买潮物,诚如他们的理念所言:All cats are cool。
“‘Black Cat Club’不是特别标榜纹身或油头,这里卖的是一个整体文化,一项体验。你纹完身,可以尝试剪个油头,过程中我们会介绍油头文化,给予衣着配衬建议;而喜欢纹身的朋友,当然也很大机会喜欢street style的产品,三件事互相带动,我们希望顾客离开时不是只带走一件产物。”Alfred一锤定音。
在香港,纹身、油头、街牌尽管都较偏向是“男人嘢”,却甚少“三位一体”共冶一炉,所以“捞得埋”,全因Alfred清楚自己要拿下一个怎样的巿场。“以我自己为例,我很少买大路品牌,我反而会欣赏一些小品牌的设计理念或创新而愿意付出高一点的价钱去购买。综观身边做创意行业的朋友,我发现这个族群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我target的受众,所以我在开店前已确认这件事有得做,接下来要思考的是怎样做。”
“怎样做”来到实际层面,便成了纹身、油头及文化周边商品,店内的“Quality Goods”有街牌T-shirt、海报、独立artist(也包括Alfred自己)的画作,有真迹也有印刷版本。担心潮物太贵?印刷海报100元有交易,大热的hand spinner指尖陀螺也只是大约200元,而且大部分商品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限量”。
“香港卖艺术小众产品的店舖不多,这里是有空间可为的。我们的定位是‘indie’,所以忠于定位这里的一切都是limited:要买设计参考书你可以去Page One,但要找一些独立插画师的限量画册,这里便可找到,虽然数量不多,但卖得很快。我认为文化艺术和商业是可以做到平衡的,如果我每次要等客人再想纹身或理发才前来光顾,生意就很有限;经营小店,必需懂得创造一些诱因,让客人对我们保持好奇,就算不纹身也有借口前来看有什么新鲜事,这样才能缔造更多可能性。”
经营文化小店,产品再精,服务再独特,毕竟都不是生活必需品,如果抱着“有麝自然香”的心态,恐怕交租交到清袋都未必有人可怜。要型得起又要站得住脚,除了左脑精,也要右脑灵。“Black Cat Club”早前就和街牌Publish合作,将纹身设计变成T-shirt图案,以另一个方式接触更广受众,未来亦计划会为餐厅做popup纹身主题,从“等客到”变成主动出击。
回到港人不愿花钱在小众品牌的基调上,Alfred有自己的生意哲学:“在香港做小品牌一定要接触到高消费和有品味要求的族群,但这群人很挑剔、很难服侍,因为他们‘识嘢’,不会轻易花钱在你身上。所以你要问,这个族群是否足够支持自己的生意?其次是,你的产品和服务又是否够水准赚到这班客?若然做不到水准,变成‘兴乜卖乜’,店舖失去重心,只会是短视赚一浸就无。”一句到尾,生意也好,纹身也好,拒绝跟风,个性鲜明就是Alfred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