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什么都讲求效率的世代,社会变化日月如梭;今日流行的人与事,瞬间已变得落伍。坚守一种自己真正喜爱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大半生谈何容易?纵使大气候如此,“健行之友”行山领队李维安却依然故我,30年来坚持几乎每周都开团上山,用脚步踏遍本地每条山路,见证多年来郊野与城市间之挣扎,乐此不疲;或许,行山在一些人眼中纯粹是当下的潮流,但对李Sir来说,却是贯彻始终的信念。摄影:梁鹏威撰文:曾柏熊
今时今日本山地赛早已非常普及,加上互联网推波助澜,热爱山系活动的人愈来愈多,自然可各施各法地训练越野跑与各类型山野赛事。但回到上世纪末至千禧年初,喜爱山系活动的人数比今日远少得多,即使有兴趣,亦因资讯局限和难以凝聚出一个社群等因素而令人较难入门。1985年成立的“健行之友”等类似的行山队,就成为了很多初期山友开展山野生活的起点,而这个组织的领队就是本地行山专家李维安。(梁鹏威摄) 多年来,李Sir坚持除了“八号风球、地震、交通断绝”等因素外,近乎每星期都开团上山,30多年,风雨不改。(梁鹏威摄) 称李维安为一个“山痴”绝不过分。访问当日记者相约了他在东涌白芒等候,打算一同步往婆髻山,也就是去年12月发生过行山人士猝死事件的所在地。记者后知后觉,才发现原来李维安早在访问前已在山野间游走数小时,由住处出发到约定的地点。(梁鹏威摄) “我实在很喜欢在山中的感觉,亦很明白那些古人怎么会如此寄情山水,忘却俗世间的繁琐。山野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感到自由自在的地方,直到今天,只要情况许可下能够避免使用交通工具,我都选择用脚步穿梭山林。”李维安说。(梁鹏威摄) 平日行山过程中,李Sir喜欢用相机纪录城郊间的风光,这是他享受行山的一大乐趣,也是数十年来的小习惯,例如在健行之友的“香港群山图谱”中,便纪录了179座香港山岭的高度和相片,尽是李Sir的大作。(梁鹏威摄) “作为一个喜欢山的人,看着往日不少景观皆陆续城市化,山野的面绩减少,多少会感唏嘘吗?”对此,李维安却另一番见解,山野的生活,令他意会到任何事物间的平衡。(梁鹏威摄) 时代幻变,改变的不止是风景,其实连人本身也不停进步;回想当日健行之友成立的80年代,“操山”的人数很少,越野跑亦未盛行,因此才成立这个组织凝聚一班喜爱山野和跑步的人,亦方便以团队名义参加比赛。(梁鹏威摄) “初时领队行山的时候,我并无跑步的习惯,当时山赛的风气亦以步行为主,到后来才开始多人追求成绩而开始越野跑,我亦因为领队的关系,总不能令自己落后于团员吧,于是才半途出家开始练跑。或许是那时跑山的人本身就不多吧,所以偶有传闻说健行之友的人行山快过普通人跑山,其实都是太夸张了,现在本地的越野跑手已经成熟了很多,100公里的山赛对很多人来说也只是入门,各自有更多更专业的训练方法,所以我们也不再举行毅行的训练了,但依然会继续开设不同的行山团,欢迎任何人参与,也可继续承传香港的山野文化。”李维安说。(梁鹏威摄) “既然是自己喜欢的事,趁有心有力便继续做下去吧;我一直都认为,步行是每一个健全的人与生俱来便懂的一种运动,而将脚步踏上山坡,只不过是将运动的程度稍为提升,我希望可以继续尽中份人,推广这种文化。”李维安说。(梁鹏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