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影像】新加坡小贩文化随时代老去 面店90岁婆婆难觅承继人

撰文: 苏炜然
出版:更新:

南生面家是新加坡60年老字号粉面店,老板是90岁的梁月明婆婆,1959年开始在图书馆前摆档,后来迁进了现在的舖位。梁婆婆多来来仍坚持亲自打点面店,无非是不舍得多年心血就此完结。然而身体的状况日渐变差,儿孙又各有事业,无法承继。梁婆婆只好对外寻找特许经营权接手人。这是不少老店都要面对的问题,对于年轻一辈,理想的工作环境是干净的办公室,而非湿滑的厨房。新加坡政府正计划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其小贩文化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举或者可以吸引一些年轻人离开沉闷的办公室,但终究是少数目。摄影:Edgar Su/路透社图片编辑:苏炜然

现址在牛车水的南生面家,是梁月明婆婆(90岁)经营60年的心血。这天她和朋友在店前坐下来,讨论该买甚么彩券号码。(Edgar Su/路透社)
梁婆婆深怕自己的经验和手艺将会失传,坚持每天亲自打点生意。(Edgar Su/路透社)
梁婆婆认为要把面煮得好吃,最重要是食材要够新鲜。她每天4点就会起床,先到市场购买食材。(Edgar Su/路透社)
在儿子邓耀权(66岁)驾车接送期间,梁婆婆就会翻阅报章,了解身边时事。邓耀权从事建筑相关行业,未有全身投入面店工作。(Edgar Su/路透社)
车驶到面店前面,邓耀权扶母亲下车。梁婆婆近年体力下降,若果没有拐杖或者他人扶持,要走10米路都显得困难。(Edgar Su/路透社)
走进厨房,梁婆婆就要开始一天的工作。店裹的工作,对梁婆婆来说,也是一种寄托。(Edgar Su/路透社)
员工在店面服务顾客,梁婆婆就在后头准备食物。(Edgar Su/路透社)
梁婆婆驼着背,一刀一刀的切叉烧。(Edgar Su/路透社)
此外,她又会亲手包云吞。(Edgar Su/路透社)
“我会尽可能继续做(打理面店),但我已经老了”梁婆婆说。(Edgar Su/路透社)
梁婆婆端来一碗叉烧面。(Edgar Su/路透社)
梁婆婆跟街坊、老主顾打招呼。(Edgar Su/路透社)
邓耀权在家里协助梁婆婆服食维他命补充品。(Edgar Su/路透社)
梁婆婆在麻雀台上的技艺同样出色。(Edgar Su/路透社)
梁婆婆家里,放着她年轻时候的旧照片。(Edgar Su/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