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话】云南傈僳族溜索飞越努江 村民:没有桥,唯有这样过河

撰文: 徐尉晋 雷怡静
出版:更新:

3月25日,两名孩子之母,40岁的查惠兰(并音),居于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辣子米村庄。由于怒江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而且江中布满礁石,用船只过河十分危险,当地少数民居惯以溜索飞过河面。大部分村民也是来自傈僳族,他们非常虔诚,信奉天主教,每星期也用溜索到附定的教堂礼拜。“如果他们会兴建大桥,那非常好,但现在我们不能这样过去。”查惠兰说,她每星期也会揹起只有两岁大的孩子,以溜索过河,去周六市集为年老的母亲购买药物。虽然溜索并不完全安全可靠,下雨时溜索更会变得非常滑溜,难以使用。但最接近的桥梁,距离村落约20公里远。时至今日,当地积极推行的“索改桥”项目,但估计区内还有约30条小村落的居民,以溜索为过江的主要工具,系好安全绳扣上铁勾一跃而下,溜越河江通往外间。“我们没有桥,只好依靠溜索渡江。”在距离辣子米村8小时车程的福贡县,过江的桥梁已经建成,“现在情况已经改善,他们陆续建桥,并把旧时的溜索拆去。”一位几十年来负责维修溜索的工程师说。摄影:Aly Song/路透社 via 视觉中国,报道: Joseph Campbell/路透社,图片编辑:雷怡静、徐尉晋

位于云南怒江一个靠山而居的辣子米村庄,仍然保留使用溜索的习惯。(Aly Song/路透社 via 视觉中国)
两名孩子之母,40岁的查惠兰(并音)在渡河之前系上安全带,准备将滑轮扣上纲丝索。(Aly Song/路透社 via 视觉中国)
查惠兰每星期也会揹起只有两岁大的孩子,挽起手袋溜索过河,去周六市集为年老的母亲购买药物。(Aly Song/路透社 via 视觉中国)
“如果他们会兴建大桥,那非常好,但现在我们不能这样过去。”查惠兰说。(Aly Song/路透社 via 视觉中国)
傈僳族的男子使用溜索从高向下滑行,往来峡谷两岸。(Aly Song/路透社 via 视觉中国)
来自辣子米村庄的村民拉动绳索,平溜来往两岸。(Aly Song/路透社 via 视觉中国)
由于怒江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而且江中布满礁石,用船只过河十分危险,当地少数民居惯以溜索飞过河面。(Aly Song/路透社 via 视觉中国)
星期六市集后,满载而归的一家人提著大包小包及儿子渡河。(Aly Song/路透社 via 视觉中国)
一名男子过河时不忘自拍。(Aly Song/路透社 via 视觉中国)
早已习惯使用溜索的村民,连同家具一同渡河亦无大碍。(Aly Song/路透社 via 视觉中国)
溜索已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小孩在绳索旁边玩耍。(Aly Song/路透社 via 视觉中国)
村庄小孩坐于绳索尾段,望向怒江的另一端。(Aly Song/路透社 via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