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踏入吃蛇羹保暖补身的旺季,但10月尾的香港尚有暖意,街上穿短袖的市民还有很多。走进深水埗“蛇王协”,装潢沉实简约,门前的蛇羹锅上白烟袅袅。女蛇王周嘉玲蛇店里的食客不多,她说从前每逢冬天卖蛇羹门庭若市:“收钱都收唔切”,但暖冬下蛇羹旺季食客大减,不禁慨叹用心制作的滋补蛇羹“赏味日期”也随气候变化缩短。摄影:钟伟德,撰文:劳敏仪,图片编辑:徐尉晋
本月12日下午,本港多区录得超过摄氏33度高温,天文台发出酷热天气警告,同时是2000年酷热天气警告设立后,最迟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钟伟德摄) 玲姐说,每年中秋节至圣诞节期间是吃蛇羹的旺季。随著冬季日渐推迟,蛇羹生意也大受打击。(钟伟德摄) 她表示,当气温降至十多摄氏度时,每日卖出6、7煲蛇羹,每煲大概可以装到100小碗,有时周末夜晚门外常会排长龙。(钟伟德摄) “冻嘅日子越来越少,依家每日最多卖2、3煲蛇羹,夏天每日都系卖半煲,要靠卖清热解毒嘅蛇龟汤帮补下。如果间舖唔系自己,一早已经执笠,宜家只系够维持一家生计。”玲姐感慨。(钟伟德摄) 玲姐经营的“蛇王协”以“秘制五蛇羹”最为驰名,蛇羹用6种蛇制作,除了一般蛇铺制作五蛇羹会使用的饭铲头、金脚带、过树榕、三索线及百花蛇(首两种是毒蛇),玲姐在3年前更加入印尼加里曼丹岛的野生海蛇,皆因牠的肉拆成丝后外观如同鸡丝,但肉质较滑,也令汤底蛇味更浓。(钟伟德摄) 她说,主要使用东南亚地区的冰鲜蛇,才能维持小碗45元、大碗75元的售价,“如果全部用活蛇制作,售价会超过100蚊一碗。”(钟伟德摄) 要制作一碗好的蛇羹,玲姐说汤底由6种蛇、共30斤蛇骨熬制,每晚9时煲至翌日凌晨3时,然后再把蛇肉撕成幼丝,冬菇、木耳、姜丝、金华火腿等切丝,倒入蛇汤及调味成蛇羹,每煲蛇羹需用到8斤蛇肉。有时啲客人见太多人,逼唔到去收银处,宁愿把碗放入菜篮,直接离开”,玲姐想起也不禁哈哈大笑。(钟伟德摄) 玲姐说:“冬天客人多到收钱都收唔切,唔少食客要捧住碗蛇羹喺街边食。”(钟伟德摄) “有时啲客人见太多人,逼唔到去收银处,宁愿把碗放入菜篮,直接离开”,玲姐想起也不禁哈哈大笑。(钟伟德摄) 自言从事“玩命职业”,玲姐曾多次协助警方出动捉蛇,最厉害一次是活捉一条身长12呎、重9斤半的过山乌,工作装备不过是一个手钩、一双棉纱手套及两个布袋而已,“戴太多手套虽然有安全感,但装备太多手脚都冇咁灵活。”(钟伟德摄) 玲姐的行家曾遭毒蛇饭铲头咬伤,手马上涨红得如同红胶手套,获其解药成功救回一命。(钟伟德摄) 女蛇王并非大无畏,她坦言世袭下来从事蛇店生意,但至今仍害怕被毒蛇咬,“(被毒蛇)咬死嘅系自己,最伤心系老公”,故出动捉毒蛇时不会逞强拼命相搏,自己的安全还是最优先考虑。(钟伟德摄) “蛇王协”在1965年正式开业,玲姐说当时蛇羹只是3元一碗,在南昌街只有800呎、40个位的旧铺。(钟伟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