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影像】中转屋逐一拆卸 无力上私楼 工厦㓥房户进退两难

撰文: 吴钟坤 柯咏敏
出版:更新:

“我冇得拣。”这次遇到的清拆户,几乎全都说过这句话。寮屋、工厦㓥房——社会界定的违法建筑,却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当他们正储存资本改善环境或轮候公屋的时期,唯有以各种不适切居所作为浮萍。可是,政府自2012年起大规模取缔工厦㓥房,居民的家园随时被清拆;但他们可以逃往哪里去呢?当他们失去家园时,本港的安置政策又能发挥保护网的作用吗?摄影:吴钟坤撰文:柯咏敏图片编辑:罗国辉、苏炜然

中转屋作为安置政策主要一环,多年来却不被政府重视——由2007年起,政府以空置率高企、社会需求逐渐减少为由,陆续拆卸或改建位处西贡、天水围、元朗的中转屋,现时仅余下葵青石篱及屯门宝田中转屋。(吴钟坤摄)
到今年7月,政府宣布有意清拆石篱中转屋,连同附近地方一并改建为公屋,提供过千个单位,并建议居民迁到屯门宝田中转屋作替代。(吴钟坤摄)
虽然有关计划要本年底才决定是否落实,但清拆石篱中转屋似乎势在必行。然而,将中转屋改建成公屋似乎迎合大众需求,却忽略了另一部分人的需要。(吴钟坤摄)
清拆巿区中转屋同时,政府于2012年起大规模取缔工厦㓥房。屋宇署资料显示,过去五年署方共巡查了118栋工业大厦,当中146个单位作居住用途,并发出284张法定命令,要求业主清拆违规建筑。(吴钟坤摄)
近年㓥房已延至工厦。(资料图片/吴钟坤摄)
政府一方面准备清拆作安置用途的中转屋,另一方面大规模扫荡工厦㓥房。我们不禁想问,他们家园被清拆后,究竟能往哪里去?(吴钟坤摄)
葵涌致华工厦13楼的㓥房户在今年4月收到屋宇署的清折令,并于5月底才收到业主通知,要求他们在6月30日前迁出,有居民至今依旧留守。(吴钟坤摄)
他们有的仍在犹豫是否要迁往政府安排的屯门中转屋,有的早已放弃,付更高租金租住另一幢工厦㓥房。(吴钟坤摄)
由拆走廊灯、热水炉以及平台上的厨房,业主自清拆令发出后就有很多“小动作”。社工洪一兰说现时致华街坊正处于尴尬位置,业主想逼班街坊自行搬走。
除了屯门宝田中转屋,本港还有位处市区的石篱中转屋,提供1,928个单位。与屯门相比,石篱中转屋的位置更便利居于市区的迁拆户,为何政府只能安排受影响的居民入住屯门?(吴钟坤摄)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团体及社区工作部服务干事方志睿估计,“政府以提高入住石篱的门槛为由,制造空置率高企的现象(现时石篱中转屋的入住率只得三成),实质为清拆铺路。”(吴钟坤摄)
由寮屋、天台屋到工厦㓥房,社会上愈来愈多人于浮萍上生活,中转屋作为现存的过渡房屋,为何不加以善用,反而要再三抹杀它的价值呢?(吴钟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