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笔云】LESS HUNTER.以“侘寂”探索手刺之奥义

撰文: 王海燕
出版:更新:

粗糙残破的家具、天然之食物素材、远离尘世的价值观、老旧凋零的落叶,以及极致简约的产品设计,以上所说明的事物与状态, 正正讲述着一种由大和民族引伸而成的美学思想——“侘寂”(WABI-SABI)。禅学思想家铃木大拙曾言:“不完整的形式与拥有缺陷的事物会更能表达内在精神,因过于完美的形式会容易使人将注意力投放于形式本身,却忽视了内部的真实。”本地刺青师LESSHUNTER同样受其思想启蒙,他一直延用那反朴归真之手刺技艺,试图抗冲世俗所追求的“进步”及“完美”主义,重新沉醉于“TATAU”年代之刺青氛围之中。摄影:龚嘉盛

重游刺青史‧手刺之年代

“一点一点地着墨,比纹身机所花上的时间更长,但如要真切洞察最原始的刺青艺术,确实只有手刺才能带你重游历史的轨迹。”
LESTER
LESS HUNTER除了是一名刺青师,更是乐队触执毛(CHOCHUKMO)的结他手。

要了解不完美,也许比理解完美更困难。时代进步,世人习惯以绝对“完美”之价值观作为批判每件事物的准则,然而LESTER却拥有背道而驰之想法。“虽然无法控制每位客人如何看待美的取态,但每次与他们进行倾谈时,也尝试让其了解设计本身的意义,不应只着眼于外在观感上。”手刺而成的效果比刺青机较为粗糙,前者之痊愈能力却比后者快;一勾一勒比电动机落针的准绳度可能略有偏差,可是手刺所产生的痛楚却比机器减轻一半。“所有事物也有瑕疵,也有两体,视乎我们如何看待缺陷内本有的细节与特质。”LESTER仅用一支刺青笔,实践了侘寂反归朴质之思想 ,更强而有力地道出当中影响至生活上种种接纳与宽恕的哲理。

有一种手刺叫“HAND POKE”

LESTER曾言,KIT是他成为纹身师时的首位客人,“初时刺青之技还未称得上为得心应手,然而KIT对我的信任绝对令我为客人著墨的信心倍增。”

还未有纹身机之时,手刺就是刺青师将墨水注入皮肤的唯一途径,在历史上已有过千年的历史痕迹,渐而每个地方再将其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纹身工具作为素材。当时的刺青师会物尽其用最原始的材料,如石头、竹签、鱼骨等作为落针工具,然而LESTER所学习的“HAND POKE”则用上与时代并进的幼针作为材料,皆因其较为卫生与容易入手。如要追溯HAND POKE此名称的由来,LESTER直言其出现犹如古时“TATAU”的出现,“古时刺青惯常会发出‘TATA’的声音,‘TATAU’就是前者的拟声词,‘POKE’同样是仿效以上创字方式而创。”

因时代变迁,纹身机的出现,手刺技术似乎快将没落于本世纪,但当中的历史及存在价值,绝不能用时间作冲量与质疑,LESTER正正明白到个中意义,因此入行初时便找上了以HAND POKE为首之英国刺青师SHIVA学习,“连贯性与落针的力度,往往是HAND POKE最难掌控的技巧。”遑论要创出渐变的效果,相信更难拿捏。话虽如此,LESTER依然会坚守年立十六之后给过自己的承诺,“人生打后也不能再将刺青与音乐放下”,再用侘寂思想,洞察世间万物本身的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