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风・水墨国画】 皮肤上的国画
早前一直有传曾大受观众欢迎的中国节目《中国有嘻哈》被禁令不能再邀请带有刺青的嘉宾,单凭此限娱令便可见时至今日的中国,守旧思想的笼罩下令刺青仍然一直被视为叛逆的象征,从未脱离过负面的领域。但甚为矛盾的是,当笔者尝试以中国刺青为研习主题,发现中国的刺青文化乃渊远流长,更可追溯至3500年前,刺青由古时广用于刑罚上,乃至用以塑造出宋代文学名著《水浒传》内的多个人物角色……
始于墨刑
中国最早出现刺青此文化习俗,是始于当时的少数民族部落,如东夷、吴越、闽越、西南夷以及汉人统治的中原、关中等地。最早期的刺青是作刑罚之用,其称为“墨刑”、“黥面”等,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刺上图案或“奴、婢、盗、贼”等字,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墨刑的使用,至西周起便开始出现,直到秦始皇时代更为盛行,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历史中,秦王有指:三十日内不烧书者须“黥为城旦”,意指违抗者要接受黥面以及成修护城墙的奴隶,因此被黥面的犯人于当时遍布全国。
水浒传刺青好汉
刺青延至唐宋时期,乃为顶峰年代,如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至少有三位重要角色主要以刺青突显其性格特质,当中包括刺有一身青龙的“九纹龙”史进、满布花绣图案的“浪子”燕青以及背上同样刺有花绣的“花和尚”鲁智深。更因为《水浒传》于日本民间的盛行,直令当时的日本进入了全民刺青时代,民间会以不少《水浒传》中的好汉作为设计主体,寓意勇士精神永远同在。
“精忠报国”
而另一个令刺青于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原因,有说是因岳飞身上的刺青。岳飞一生为国尽忠,相信大家均耳熟能详,其背上以针配合醋墨所刺上的“精忠报国”四字亦渐流传后世,因此当时有不少后代也以他为模仿与学习对象,刺青至此不再只是用于刑罚上,骤变成彰显孝义与勇者之象征。另一边厢,有传岳飞背上刺青的由来,其实是其母桃氏为使儿子谨记报效国家之志而为他刺下的,不过“岳母刺字”要作进一步的考究才能断定历史的真伪。
国画精髓
而谈及有关中国刺青风格,当中无疑糅合了不少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亦即“国画”。中国画主要以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与墨于帛或宣纸上作画,而国画的主题,大多可分为三大类别: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但于技法上则分为八大类,例如重彩画、水墨画、白描画等等……国画表现其“气韵”与“境界”为首,因此要成为国画派别的纹身师,必须要掌握其中国画与水彩的精髓,方可创作出一幅幅秉承中国水墨画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