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屠房夺命意外|业界料事发紧急屠宰房 猪电击放血须两人处理

撰文: 陈傲淇
出版:更新:

上水屠房今日(20日)中午发生夺命意外,造成一名入职约24年的屠房主管死亡。有业界人士形容意外罕见,入行数十年未曾遇过,并推测意外并不是发生在日常自动机械化的流水线,而是发生在紧急屠宰房。
该名业界人士补充,电击过程及屠宰放血,应由两人分工合作。即使猪只在晕倒期间突然苏醒,另一名工人会用电击棒“补镬”。警方透露,屠宰场内只有死者一人工作。至于屠宰员的衣着,是否该引入防刺衣保护装备,有待业界商讨。食环署指,意外并非发生在屠宰流水线,鲜肉供应不受影响,并敦促承办商须为员工提供保护装备。

许伟坚推测意外在紧急屠宰房内发生(资料图片/邓咏中摄)

香港猪肉行总商会理事长许伟坚表示,入行数十年未曾听闻同类意外,他推断意外并不是发生在日常流水线,而是发生在紧急屠宰房。当日常流水线停止运作,但屠房职员发现有健康状况有异的猪只,须即时屠宰,便会采用那间房间。

而两者屠宰方法有异,日常流水线采用全机械化自动电猪槽,让猪只进入走道,槽内会有钳夹实猪只,电流再击晕猪只,毋须职员亲自动手。而在紧急屠宰房内,则需要两名人手,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手持电击棒,一人则持屠刀负责放血。电击过程中,猪只头部需电击20至30秒,猪只才会彻底电晕倒地,须立即屠宰,不应等候。

工序须两人处理 惟事发只有死者一人工作

被问及,会否电击过程出现失误。许伟坚指,人手电击方法一直被本港多区屠房采用,因此认为不会出现电击棒电力不足的问题。他估计该只为重达200斤的本地猪,或在期间苏醒挣扎,无情力伤及屠宰员。他补充,即使猪只突然苏醒,另一名工人会用电击棒“补镬”。警方指,屠宰场内只有死者一人工作。

事故中,死者被手中利刃误割左后膝的动脉位置,令人质疑屠宰员的保护装备是否不足。许伟坚表示,屠宰场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屠宰员一般穿短裤,而屠宰场亦不会提供防𠝹衣等装备,业界引入保护装备有待商讨。

食环署:意外非在屠宰流水线发生 承办商须为员工提供保护装备

食环署表示,今日(20日)下午,署方辖下上水屠房一名承办商(华润五丰有限公司)员工,在屠宰活猪期间发生意外而丧生,署方对此不幸事件深表难过,并对死者家属致以深切慰问。署方已要求承办商尽力为死者家属提供适切的协助和支援。

意外发生地点并非上水屠房的主要屠宰流水线,相关政府部门正在调查意外成因,署方已要求承办商全力配合。现时上水屠房屠宰服务维持正常,鲜肉供应不受影响。署方已提醒承办商必须根据合约严格遵守相关的职安健规定,确保员工在安全的条件下工作。根据有关承办商合约,承办商必须为其员工提供所需的保护装备,避免员工受伤。

屠宰方法有两种,一种采用全机械化自动电猪槽,另一种为人手电击。(食安中心网上截图)

根据食物安全中心屠宰猪只的一般程序,分为11个步骤,首先是宰前检验, 所有猪只均须接受屠房(兽医)组的宰前检验小组的检查,怀疑患病或受伤的猪只会被筛选作隔离屠宰;然后会电晕,在自动电猪槽内用电流击晕猪只;继而刺穿及放血,刺穿猪只颈部的动静脉及挂上运输槽放血;冲洗血渍及污垢;用热水烫猪;除猪毛、开肚取内脏;宰后检查,由卫生督察检验合格才可食用;盖印 - 只有通过检验合格的牲口屠体和内脏,才可盖上“政府检验”盖印;针编, 屠体上有农场和商户针编及生产编号,可供追查问题猪只的来源,最后是分发车运送往个别的店铺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