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工伤】没安全网、海上救生员 专家批工程系统性失误
港珠澳大桥由动工至今,分别爆出超支、影响生态环境及夺命工伤等事件。周三(29日)的两死三伤堕桥意外后,工程的安全措施一直备受关注,去年,工党曾提出设立海上救生员,但被财委会否决。有资深工程师认为,伤亡数字有上升趋势,不排除因赶工及忽略安全指引致意外,证明工程出现系统性失误,建议政府成立专责委员会调查事件。
今日(31日)劳工处回应媒体查询时,根据现行法例,安全带须要持续系于适当及稳固的“系稳物”,而临时工作平台并非稳固系稳点。资深工程师、公共专业联盟召集人黎广德表示,工人的安全带应该稳固于桥底、其他加固位置,倘若发生堕工作台意外,事主未必被拖入海,而犹如“笨猪跳”般吊在半空。
工程师:港出现系统性的失误
近年香港有不少大型基建工程,而伤亡数字更有上升趋势。据了解,本港的相关工伤比欧美国家为多,黎广德认为客观分析下,本港工伤意外率高并非个别事件,而是证明出现“系统性的失误”。他解释,工程前工程师会评估“安全系数”是否足够,包括安全设备及环境等。
财委会去年否决“海上救生员”议案
港珠澳大桥接连发生严重伤亡意外,前立法会议员何秀兰,去年于《财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求承建商聘请足够、合资格的拯救员驻守海上工程船舶,而施工时间需有两名或以上拯救员当值。但当时委员会以12票赞成、28票反对,最终动议被否决;
职工盟(HKCTU) 昨日(30日)再于facebook专页帖文指,“我地曾经系立法会提出,要求承建商聘请足够救生员,避免工人堕海失救,可惜就被否决。”当中,被工联会在内的建制派议员否决,他们认为工人职业安全被忽视。
劳工处建议紧急应变程序
专家倡议成立专责委员会 劳工处有安全指引
劳工处、各类工会有多份工程安全指引手册,但本港没有明显的法例,具体规管工程安全措施,而指引只属参考及常识。就今次事件,黎广德认为,未知工程是否受赶工压力影响,而忽略一般的安全措施及指引,可能承建商或许未有留意现场情况致意外。
黎广德建议,政府应效法“高铁超支延误”成立专责调查委员会,并且向行政长官或立法会报告。其中,应邀请外国的专家加入,避免本地的业界人士于调查过程,衍生任何角色冲突,亦能增强整个调查工作客观性。
安全网制作需时 合资格拯救员应为30:1
根据劳工处的工作安全及健康守则,当中提及承建商的设计师,应该征询安全网制造商的意见,选用合适的安全网,以配合某种工序。有业界人士指出,如果该个工程有“赶工”问题,承建商或判头未必会考虑增设安全网,他解释,设一个安全网需要花数小时,未必会增设相关设备。
另外,指引提及应该组织拯救小组,应付紧急情况,如地盘有30名或多于30名工人,则该至少其中一名成员是合资格的急救员。该小组的每一名成员,应该曾接受拯救及紧急应变程序的训练,并该完成急救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