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牌风波】切开水果、非瓶装饮品......38款食物牌你知几多?
切开的水果牌、非瓶装饮料牌、凉茶牌、凉粉牌、供不经烹煮而食用的蚝牌⋯⋯要在香港这个美食天堂出售食物,最少受到38款林林总总的牌照规管,佳记甜品因未领有“凉粉许可证”堕入牌照风波,原来食环署限制出售食物的清单众多,古怪牌照一箩箩,一旦申领不到适合的牌照,随时误堕法网。有牌照顾问表示,部分相关食物牌照,例如凉粉牌有80多年历史,且用途单一,现时已有其他牌照可以覆盖。有立法会议员指食环署牌照沿用多年,未有与时并进更新,致使有很多过时的牌照存在,变相扰民,促当局检讨现行牌照政策,删减多余的牌照。
12款食肆牌 13种食物许可证
根据食环署网页显示,目前食肆若未获得食环署署长书面准许,任何人不得将《食物业规例》( 第 132X 章 ) 附表 2 所指明的食物售卖、要约出售或为出售而展示,或管有这些食物以供出售或以供配制成供出售用的食品。不过,条例中列明的限制食物众多,综合而言,食环署规管发售食物的的牌照有38种,包括12个食肆及食物处所牌照、13种限制食物许可证和13种网上销售限制出售食物许可证。
小食牌照限制出售食物种类
翻查12款“食肆及食物处所牌照”,包括普通食肆、小食食肆、水上食肆、工厂食堂、烘制面包饼食店、冻房、烧味及卤味店、综合食物店牌照等。而各类牌照,对食肆可以出售的食物,也有相当多的限制。
例如小食食肆牌照,将食物分成“甲”至“己”的六个大的类别,甲类是“用肉类、杂脏、鱼或海产食物烹制的汤面∕汤米”、“油菜”等;乙类是“用肉类、杂脏、鸡鸭、鱼、海产食物或田鸡烹制的粥品”、“茶、咖啡、可可、所有非酒类饮料或以预制液体或粉末开水而成的饮品”;以及“5 种自订小食”;丙类就包括“面包、蛋糕及饼干”、“多士,包括西多士”、“三文治”等17个组合的食物。分类详细,但规定了申请人只准烹制及售卖当中其中一类食物,换言之,持有小食食肆牌的食店,不能同时卖云吞面和西多士。虽然各类别中,也可给申请人再补上“5 种自订小食”,但这其实也并非真选择,因为食环署早已定好“小食名单”,包括70款中式点心,及49款西式食物。
只得西洋波会、马会会所有凉粉牌
而在13种“限制出售食物许可证”当中,包括非瓶装饮料证、冰冻甜点证、切开的水果证、凉粉证等,市民难以理解为何需要领牌。记者尝试由持有相关许可证的食物处所清单入手,了解部分未有列明定义的古怪牌照为何物。
首先是“切开的生果”许可证,清单出现超级市场、果汁店、生果店等结果,似乎与售卖果盘、果汁等需切开生果售卖的产品有关;至于“凉粉”许可证,则只有西洋波会中菜厅和赛马会会所领有牌照,令人怀疑大部分甜品店会否无牌卖凉粉?而“凉茶”许可证,则出现大量凉茶店的名字,可以单从字面中理解牌照内容。
不过,即使能理解牌照的定义和内容,似乎亦未能解释为何“切开的生果”等简单的食物做法需要领牌。根据《切开水果售卖许可证》的资料,除了必须有清洗和消毒设施,店面需在每部机器附近设置自动关闭时防漏垃圾箱,以便盛载用过的杯子或包裹物或其他用后即弃的物品,另外切开的水果如非即时售予顾客,则需时刻存放在雪柜或冷冻陈列柜内,温度亦需保持在摄氏10度以下。
牌照顾问:古怪牌照有80多年历史
记者向昌龙牌照顾问设计楼牌照兴问陈昌查询,陈指限制售卖食物准许证已有80多年历史,源于过往很多食肆卫生情况欠佳,但牌照类别未完善,政府唯有就个别较易滋生细菌的食物类别设限制证,到后来牌照服务渐趋全面,很多限制食物已被其他牌照覆盖,现时已经很少食肆,会特意申领此类只有单一用途的牌照。陈昌建议食肆若要售卖若售卖凉粉、切开生果等限制食物,可直接申请普通食肆牌照或小食牌照,并同时申请批签,手续并不繁复。
杨岳桥建议删减多余的牌照
立法会食物安全及环境卫生事务委员会议员杨岳桥表示,限制售卖食物许可证中的食物类别分得太仔细,部分名称听起来亦会引人发笑,直指食环署的牌照制度沿用多年,更新牌照时又有加无减,令很多过时的许可证仍然存在,变相扰民,促当局检讨现行牌照政策,研究牌照之间若互相重叠,应删减多余的牌照,以免为牌照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