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破工厦诈骗中心 揭AI换脸扮“美女”氹开电商平台 一周骗百万

撰文: 凌逸德
出版:更新:

警方于今年4月7日至4月17日一连11日进行一个全港性针对诈骗、网络罪案及洗黑钱罪、代号为“谋攻”的执法行动,一共拘捕503人,涉及404宗骗案及科技罪案,涉款高达15.6亿元。行动中,警方捣破位于荃湾一个工业大厦单位内的诈骗中心,拘捕11人,部分人士有黑社会背景。集团成员透过网上交友平台,以“年轻貌美”及“事业有成”的女性作人物设定,并以“话术”及“人工智能换脸技术”制作虚拟相片或影片诱骗境外人士。警方相信,诈骗集团每日平均可接触约100名受害人,估计每星期骗款会高达100万元。

骗徒会以“年轻貌美”及“事业有成”的女性作为人物设定,继而透过“话术”及“人工智能换脸技术”制作虚拟相片或影片与交友对象联络。

设“事业美女”人物设定呃境外人士 开假电商平台网店卖商品

在“谋攻”行动中,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调查发现,一个本地诈骗集团在荃湾一栋工业大厦内租用一个单位设立诈骗中心,并透过不同方法招揽本地年青男女加入诈骗集团及诈骗中心。诈骗集团会以不同的网上交友平台去结识境外人士。他们会以“年轻貌美”及“事业有成”的女性作为人物设定,继而透过“话术”及“人工智能换脸技术”制作虚拟相片或影片与交友对象联络。经过连日的嘘寒问暖及“炫富”,逐渐取得受害人信任,并发展网络情缘,继而进行“洗脑”。

警方财富情报及调查科高级警司吕智豪(中)、商业罪案调查科警司冯培基(左)及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总督察孙伊琪(右)今早交代案情。(黄伟民摄)

商业罪案调查科警司冯培基表示,诈骗集团会以“创业零风险”、“赚快钱”为招徕,诱骗受害人在虚假电商平台设立网店,从而售卖网店内的商品,例如电脑设备和电话等,声称可以转售赚取可观差价。

为了增加电商平台可信性,犯罪集团会制作虚假网站流量和制造虚假第三方客户订单,诱骗受害人购买大量网上商品,并要求受害人用虚拟货币在网上平台“充值”。警方指,电商平台、网店、客户订单及客服均为虚假。当受害人相信客服并将钱转入指定虚拟货币钱包,他们将不能取回入货成本及利润,最终创业梦落空,并且血本无归。

警捣工厦诈骗中心 检电脑、教学笔记及讲稿等 揭藏AI换脸素材

商业罪案调查科经情报分析后,于4月10日深夜时段,突击搜查荃湾一栋工业大厦单位,成功捣破诈骗中心,并以“串谋诈骗”罪拘捕7男4女,包括集团主脑及所有骨干成员。被捕人士年龄介乎20岁到37岁,部分人有黑社会背景。当中有4名被捕人士报称侍应及文员,其余7名则报称无业。

警方突击搜查荃湾一栋工业大厦单位,捣破诈骗中心,以“串谋诈骗”罪拘捕7男4女。

行动中,警方在单位内检获39部智能电话、5部电脑及一些教学笔记及讲稿。警方指,该批教学笔记详细地教导集团成员如何接触交友对象、获取信任、洗脑,并教导受害人开电商平台注册网站及充值等。另外,亦在诈骗中心的电脑内检获“人工智能换脸技术”素材,包括女性照片。行动中,警方检取合共价值超过200万元相信为犯罪得的财产,包括名表及名车。

警方在诈骗中心的电脑内检获“人工智能换脸技术”素材,包括女性照片。
行动中,警方检取合共价值超过200万元相信为犯罪得的财产,包括名表及名车。

警方相信诈骗集团已运作一段时间,并于一个多月前才搬入工厦单位营运诈骗中心。经初步计算,诈骗集团每日平均接触大约100名交友对象,而估计每位受害人损失大约5至10万元,所以警方估计每星期骗款会高达100万元。

警方呼吁市民,特别系年青人,切勿因为想揾快钱、兼职、赚外快而加入诈骗集团。(黄伟民摄)

冯培基指,行动成功瓦解一个本地诈骗集团,避免境外及本地受害人蒙受进一步损失。警方将会透过不同渠道, 包括与国际刑警及境外执法机构合作,联络相关境外受害人。另外,亦会就潜在本地受害人作出跟进。

警方呼吁市民,特别系年青人,切勿因为想揾快钱、兼职、赚外快而加入诈骗集团。因为无论参与程度多与少、受害人是来自本地或海外,以上行为均有机会干犯香港法例第210章《盗窃条例》中的“欺诈罪”,以及“串谋诈骗罪”。一经定罪,最高刑罚系监禁14年。市民切勿心存侥幸,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