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油|毒贩每粒$350谋巨利 用家变拆家散货 学生制毒报酬$6粒

撰文: 凌逸德
出版:更新:

新兴毒品“太空油毒品”被刊宪修例列为毒品后,罚则加重,但未有吓窒毒贩或吸食者。有知情人士指,原材料依托咪酯多来自印度药厂,每公斤可制5000粒烟弹,平均成本每粒数十元,但售价最高可达350元,利润将近十倍,相当可观,而且“有人买就有人卖”,毒贩为求赚钱而铤而走险。毒贩甚至推出“批发价”,平均每粒110元,吸引吸食者成为小拆家散货。吸食者则能透过朋辈熟人、社交平台等渠道,轻易购得太空油毒品烟弹。更令人担心的是,警方近日揭发毒贩以廉价报酬或免费毒品,诱惑青少年充当太空油制毒师。

海关在一个由印度寄抵香港的包裹,检获1公斤“太空油毒品”原材料“依托咪酯”粉末,相信可制成逾3,000粒太空油烟弹,市值约100万元。(王译扬摄/资料图片)
“太空油毒品”是一种新兴毒品,外表看似普通电子烟油,却暗藏危险。“太空油毒品”以电子烟方式吸食,能带来短暂的快感,但也极易令人上瘾。主要成分通常含有依托咪酯(Etomidate),这是一种受法律严格管制的麻醉剂,需医生处方才能合法使用。
香港警务处网页

贩运太空油毒品利润丰厚 毒贩铤而走险

海关关长陈子达今年2月召开记者会,指海关去年共侦破19宗太空油毒品案件,检获23.5公斤依托咪酯,以及202粒怀疑含有依托咪酯的烟弹,共拘捕15人,过往有不法分子透过货运渠道运毒,其中由印度入口货物占多。

有知情人士透露,依托咪酯原材料多从印度药厂购入,每公斤成本约10多万元,但可制成3000至5000粒烟弹,利润惊人,驱使毒贩不惜冒刑责风险继续贩毒。太空油毒品烟弹批发价约每粒110元,较修例前上涨约30元,但大量购入会有折扣,有吸食者因而成为小拆家散货,以每粒散价最高约350元计算,利润高达两倍。他又指,修例后,吸食者仍可透过熟人买货,并在娱乐场所或住所吸食。

太空油毒品烟弹批发价约每粒110元,较修例前上涨约30元,但大量购入会有折扣,有吸食者因而成为小拆家散货。

毒贩强调交易安全 摆货后拍照买家可自取

20岁的女吸食者花花(化名)透露,修例前,毒贩在Telegram、WhatsApp、Instagram及Signal等平台公开发限时动态宣传,标明价格,甚至安排的士司机送货。“我喺向毒窦、鱼档 (钓鱼机赌档)攞货,如果我唔去,我打个电话,佢哋都可以帮我call的士,然后叫的士司机送过嚟。”花花从朋友口中得知,修例后,毒贩防范意识显著提升,他们停止公开宣传,转用隐秘方式交易,将毒品藏于路边、公园角落或草地,拍摄照片后通知买家自取。

年仅20岁的花花吸食可乐烟及太空油分别2年及半年。(杨凯力摄)

记者在修例前后,都成功透过Telegram联系卖家,发现卖家接受泰达币(USDT)、支付宝或微信转帐,每粒烟弹约300元人民币,即使只买一粒,亦可送货至香港指定地点。卖家强调交易安全,会将货物藏于隐蔽处,录影或拍照后通知买家自取。

3名分别14岁、16岁及18岁的男女涉嫌干犯制造危险药物罪被捕,均有黑社会背景。经初步调查,3名被捕人曾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互相认识,每制作一粒太空油毒品收取6元报酬。

学生沦制毒师 每粒烟弹收6元报酬

更令人忧虑的是,毒贩利用青少年参与制毒活动。警方4月8日在上水金钱村捣破一处太空油毒品制毒工场及储存仓,检获市值逾100万元的太空油毒品,相信主要供应元朗区非法娱乐场所或透过网上途径出售。3名分别14岁、16岁及18岁的男女,因涉嫌制造危险药物被捕,均有黑社会背景。

据初步调查,三人曾在同一学校就读,互相认识,每制作一粒太空油烟弹仅获6元报酬。其中18岁辍学青年担任“厨师”,负责将香味烟油与依托咪酯粉末加热混合,再用针筒注入烟弹。警方相信,毒贩以廉价报酬或免费毒品诱惑青少年参与贩毒,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并表示将向法庭申请加刑。

2025年2月14日,政府将俗称“太空油”的依托咪酯(Etomidate),与及其三种类似物(美托咪酯、丙帕酯和异丙帕酯)列为毒品。贩运及非法制造,最高可被判终身监禁及罚款500万元。管有和服用,最高亦可被判监禁7年及罚款100万元。
保安局
社工表示,修例前在Instagram搜寻“太空”即可找到贩毒专页,公开标价并提供折扣,修例后状况没有太大改变。

社工﹕修例对阻吓效果 毒贩IG继续明码实价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荃湾会所程序干事吕卓僖亦表示,修例前在Instagram搜寻“太空”即可找到贩毒专页,公开标价并提供折扣,修例后“呢啲专页仍然存在,依然系明码实价,可能讲一粒几多钱,买多几粒会有平有折,贩卖状况应该都唔系有好大改变。”

吕卓僖指出,修例对毒贩的阻吓效果有限,太空油吸食人数亦未见显著下降。他分析,太空油以电子烟机及烟弹为载体,令人误以为可逃避执法,助长其流行。此外,不少年轻人因生活困境、家庭压力或感情问题等,依赖吸食太空油来逃避问题,纾缓情绪。修例虽加重罚则,但未能解决这些根源性问题,难以有效遏止吸食潮。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荃湾会所助理主任干事冯智杰认为,惟有增拨更多资源在青少年工作及支援家长,才能有助改善问题。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荃湾会所助理主任干事冯智杰(左)及荃湾会所程序干事吕卓僖(右)。(杨凯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