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庇护工场停开 学员呆坐门外空等 家长狠批政策欠灵活
新冠肺炎疫情由年初至今未停,本港大部分日间中心、庇护工场等服务暂停,顿时打乱有智障子女家庭的生活节奏,不少学员每日仍坚持要返回庇护工场,他们只能呆坐门外,家长斥政府的政策死板,令需要支援的弱智人士失去安全感,“好唔人道,啲政策要灵活啲,唔系一刀切。”疫情下社区服务暂停,家长与智障子女在家有如“困兽斗”,照顾者或出现情绪问题需要支援,立法会议员张超雄建议,疫情下中心社工可每日以视像形式与学员沟通,令他们可有限度维持原有生活模式;沟通的过程中,同时梳理出有紧急服务需要的家庭,及时为他们提供支援。
阿怡(化名)为一名家庭主妇,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儿子由6岁便进入寄宿学校,至去年20岁毕业离校。与其他家长一样,阿怡于儿子年满15岁便开始轮候成人宿舍,“有位我就排,根本无得拣,好似渔翁撒网咁,变成呢种心态好徬徨。”阿怡称,儿子住宿了逾10年,早已有固定的生活模式,因此离校后他每天仍要坚持返回宿舍,维持了一段时间才接受自己再不可寄宿。成人宿舍要用10年时间等候,阿怡早有心理准备,并为儿子安排生活,今年便安排了儿子去庇护工场,“我很开心,因为阿仔适应得好好。”
庇护工场停开 学员每日继续返回呆坐门外
岂料,不足一个月,庇护工场便因疫情要停开,再次打乱他的生活模式,“佢又系每朝要返去工场,我跟住佢尾,去到庇护工厂有职员系到,但唔可以入去。”她透露除了儿子,亦有其他学员在工场停开时每日返至,在门外呆坐地上不愿走。
阿怡称,儿子较固执,不理解为何不能去庇护工场,会因此发脾气,“我会有啲怨气,我跟儿子返去几次庇护工场,去到工场门口玻璃门,望入去空洞洞,几千呎,你畀我仔、或者坐系䢂门口嘅学员,放佢入去行一个圈都唔得?”阿怡认为,那怕只是让他们进去走一圈,坐10分钟,已经可以纾缓情绪,“我觉得好坎坷、好无奈、好唔人道,有啲政策要灵活啲,唔系一刀切。”她建议,若有新一波疫情出现,在做足消毒杀菌措施下,政府可考虑让庇护工场学员轮流回去,每天10个也好,让学员同家长都有喘息空间。
去到庇护工场门口玻璃门,望入去空洞洞,几千呎,你畀我仔、或者坐系䢂门口嘅学员,放佢入去行一个圈都唔得?我觉得好坎坷、好无奈、好唔人道,有啲政策要灵活啲,唔系一刀切。
立法会议员张超雄称,现时虽然有日间中心、庇护工场、地区支援中心等服务,惟每样服务名额有限,都需要轮候,而且部分服务每星期只是回中心数小时,但要由父母接送,“一出街搭车佢哋唔受控。”服务资源有限,每个名额都经审查、评估,惟疫情下所有服务停止,部分家长无法处理子女情绪,“中心系经过专业评估,觉得佢哋有需要,但疫情无限期停止服务,系好矛盾。”弱智人士有其固定的生活模式,无法理解服务为何要暂停,会令他们的情绪出现倒退、甚至恶化的情况,而家长根本无法处理。
疫情短期内或无法完全消失,张超雄建议,中心可每日以视像形式与学员沟通,令他们可有限度维持原有生活模式;沟通的过程中,同时梳理出有紧急服务需要的家庭,在可行的情况下,以轮流形式、在做足防疫措施下让学员返回中心。
请透过“01心意”捐款支持慈善机构,为智障人士、具特殊需要的孩子及成人提供服务于衣食住行、独立生活训练及医疗维生设备等方面提供适切的资源,为照顾者减轻重担,减低悲剧重演的机会。按此连结捐款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