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家庭】遗孀忧年幼子女难面对丧亲痛 社工:应坦白解答疑问
上月27日跑马地发生夺命工伤,44岁工人颜训真遭1根约2吨重的工字铁压毙,遗下妻子及4名幼儿。“爸爸走咗,大个仔啦,要帮手照顾细佬妹”,失去一家之主,遗孀颜太忍泪对12岁的长子说。
前一晚还依偎在父亲的怀抱中入睡孩子,翌日便要面对死别,4名幼雏该如何走出伤痛?面对丧偶、失去家庭经济支柱双重打击的遗孀又该如何疏导哀伤情绪,振作起来?
有多年哀伤辅导经验的社工称,年幼的孩子面对丧亲时,基于对“死亡”概念的不掌握,心中会有很多疑问,家长应坦白向孩子交代丧亲的事宜,尽量解答疑问,避免他们误以为被抛弃;而丧偶的者面对悲伤之余,亦要寻求支援,渡过困境。
颜爸爸离开的那晚,12岁长子独自在房内流泪,那晚他与弟弟、2个妹妹硬挤上妈妈的床,一家五口同睡一房,颜太觉得儿子是缺乏安全感,而长子亦向记者透露,爸爸走后妈妈心情低落。事发后,颜太亦不敢在2个儿子面前提起丈夫去世的事,“不提起便没事,一提起2个儿子便会很伤感”。颜太痛失丈夫与家庭支持,现时感到前路茫茫。
圣公会圣匠堂安宁服务部社工梁梓敦有多年哀伤辅导经验,他称儿童不会忘记突然逝世的亲人,反而会不断追问亲人的去向,以及发生什么事等,家长应坦白告知,避免他们出现猜测,误以为自己被抛弃。
儿童面对丧亲 情绪易波动
不同年龄的儿童对死亡有不同认知,6岁或以下的儿童对死亡有概念,但未能理解死了的亲人不会再回来;6至9岁的小童明白亲人死后不再回来,但他们会联想是否因自已的行为而令亲人离开;10岁以上的儿童对死亡的概念与成人类近,但会不断探讨人死后会去哪儿。儿童丧亲后未必能在言语上表达出哀伤,但在行为及情绪上要多加留意,或会出现打人等,情绪上亦较波动,时而开心、时而大哭大闹。
跑马地工字铁夺命工伤的死者,遗下4名子女分别是12岁及7岁儿子,以及一对2岁孖女,梁梓敦认为,在适当的时机,可找长辈或社工与12岁长子交谈,告知他父亲离开的事,以便了解他的内心感受,及解答他心中的疑问。
提供哀伤辅导服务的赆明会总干事程伟文则称,突然失去至亲,无论是配偶或子女都难以接受,遗孀可能会终日以泪洗脸、发恶梦及失去耐性等,亦会担心失去经济支柱后如何生活;丧亲儿童后则会失去安全感,有时甚至会夹杂愤怒,认为自己被抛弃。
首要照顾遗孀情绪 寻求支援
程伟文认为,在是次悲剧中,妈妈的情绪照顾亦很重要,因她作为现时家中最重要的角色,情绪会影响子女的表现,他建议该名妈妈寻求信任的人去支援自己,甚至向社会机构寻求援助,渡过困境。
至于子女失去爸爸,程伟文建议,家人可制造机会孩子坦白交代爸爸已离开的事实,一来可以让子女表达感受及梳理疑问,二来可以告诉子女虽然妈妈很伤心,但会像以前一样爱他们,让子女有安全感,“亦可以有多啲身体接触,揽下佢哋,等佢安心”。
一场无情的工业意外,夺去好丈夫、好爸爸颜训真的性命,颜太顿失挚爱和家庭经济支柱,对未来深感徬徨。匡怀(慈善)基金知悉颜太一家遭逢巨变,一家五口日后生活亟需帮助,在取得家属同意下,特意为他们于“01心意”平台开设筹款项目,筹得款项将全数交予死者遗孀颜太作4名子女日后教育和生活用途。
请即捐款支持颜训真遗孀及4名子女渡过难关 >> 按此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