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丸事件2.0】童党拍欺凌片放上网 社工:施虐者想攞威

撰文: 孔繁栩 彭恺欣
出版:更新:

屯门安定邨爱定商场平台沦童党“私刑场”,继“牛丸”事件后,再有13岁少男于同一“暗角”遭童党毒打,更被人拍片嘲笑。同类情况近年时有发生,施虐者拍片私下传阅,甚至放上网疯传,身兼屯门区议员的社工曾锦荣指出,青少年藉欺凌片段“攞威”,受虐者却受到二次伤害,影响心智成长,“最终令佢哋唔识得如何爱人”。临床心理学家亦指出,受虐者若缺乏适切情绪辅导,有可能扭曲个人价值观,最终演变施虐者,倾向以暴力解决问题。

【牛丸事件2.0】安德楼及定祥楼中层单位最接近篮球场,部份单位面朝篮球场。(陈蕾蕾摄)

本身是社工的屯门区龙门区议员曾锦荣指出,屯门夜青现象一直存在,只是最近有两宗欺凌事件发生后才得到关注,现时夜青外展队比10年前少,社工人手比例上亦减少,以致更难接触到夜青,他认为政府应投放更多资源于青少年服务上,让社工可尽早接触夜青,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关系问题,或提供兴趣班让他们学习,从而由根源解决问题。

“长大后唔识得如何爱人”

对于青少年将欺凌过程拍片,曾锦荣认为此举或是欺凌者“想威”,因青少年易受朋辈影响,拍片可让更多人看到欺凌过程;惟片段流出后,会对受害者遭成二次伤害,特别是当身边人看到片段后再加以指指点点,伤害会更深,长远或阻碍其成长,“受害人或会唔敢相信人,唔识得如何爱人”。

心理学家:倘缺支援 受害人恐变施虐者

临床心理学家叶妙妍指出,儿童及青少年在受欺凌后,会出现短期及长期影响,初时会感到闷闷不乐,出现焦虑,严重会有创伤后遗症、社交焦虑甚至抑郁,相关的心理影响亦会损害身心健康,包括原因不明的头痛、肚痛及呕吐,亦会沾染滥药或酗酒等行为,更有可能会自残甚至自杀。

叶续指,如果受害人情绪一直未得到支援,长远更会扭曲个人价值观。他们可能担心再次受害,以及为获取认同感,而加入欺凌行列,“佢哋唔一定系落手𠮶个,净系企旁边呐喊助威,默许施暴者行为”,久而久之,受害人会对暴力变得麻木,并说服自己“其实欺凌人都无负面后果”,长大后或会以暴易暴解决问题。近年网上不时流传校园或街头欺凌片段,叶留意到,部份人拍下施虐过程后会放上网或在朋友圈分享,加以恐吓及威胁受害人,造成进一步伤害。

为制止欺凌行为,叶认为施袭者应从惩处中受到感化,学会同理心,明白受害人的心理感受。家长亦需以身作则,在家庭教育中避免使用强权及暴力,应循循善诱,以免下一代有样学样。校方应多留意学生情绪,协助他们寻找专长及兴趣,并加以发展,透过赢得成功及满足感,导向正面思维。

↓ 15岁少女遭“牛丸”及同党殴打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