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港猪.猪场篇】15岁担起猪场 老猪农坚持培育百分百港产猪

撰文: 蔡正邦 陈蕾蕾
出版:更新:

清水湾道两侧林荫树立,偶有车辆呼啸而过,一道不起眼的铁皮大门埋藏在路边,门后传出刺鼻的气味。推开锈啧斑斑铁门,“嚄嚄”的猪啼声随即传进耳边,两旁尽是砖石水泥搭成的矮墙,圈养数十小猪,几缕阳光穿过屋顶抖落猪栏内,猪只慵懒堆叠在一块。这座邻近车道的猪场经营数十载,是香港硕果仅存的家庭式农场,农场主人卢荫强,在六十年代成为猪农,初入行时技术欠乏,手足无措面对猪群患病死亡,后来自学养猪,慢慢掌握技术,直言“用心照顾猪,同照顾人一样。”

猪只慵懒堆叠在一块。(蔡正邦摄)

耀生农场仍保留传统猪舍格局,砖石铁皮便搭成数个猪栏,农场虽小却井井有条,配种母猪独立圈养,刚出生的幼猪室内保暖饲养。63岁的卢荫强说,从前场内仅数只猪,“养吓养吓越养越多”,外面的猪场跟随时代转变,把围墙改装成铁栏,他却指铁栏传病速度快,至今仍保留与父亲合力建起的传统猪舍,把数十年的历史扎实封存在水泥矮墙内。

卢荫强十五岁便投身养猪业。(蔡正邦摄)

家里环境拮据 十五岁投身养猪业

卢荫强自六十年代开始养猪,那年代周遭家家户户都是小规模的猪场,单是西贡便有百多户,养猪平凡不过,“就算喺好远嘅猪农都会识,大家一齐搞兴旺𠮶行业”。后来父母先后患病,家里环境拮据,作为家中长子的他,中三便辍学,担起照顾三名弟妹的责任。15岁的他顺利成章接替父母工作,年纪轻轻入行成为全职猪农,旁人眼内尽是不解,直言“𠮶阵人人都当我怪物”。

“𠮶阵人人都当我怪物”
耀生农场主人卢荫强
九十年代便开始使用美国的冷冻精液配种。(蔡正邦摄)

昔日技术欠奉 猪只患病难产

初入行时,畜牧技术并不纯熟,才十多岁的他经常“撞版”。当年饲料养猪还未盛行,养猪要向酒楼收集厨余作为馊水,每天一大早卢先生便要起床烧柴,再把馊水倒进大锅里面翻煮,热腾腾的烟气弥漫整个厨房,煮毕馊水已汗流夹背。

蓄牧杂志自学养猪 坚持冷冻精液配种

那个年代口蹄病在猪间爆发是常有之事,患病的猪只容易难产、死亡率高,“以前生一窦猪唔识处理,分分钟成窦死咗。”猪只发病,作为猪场主人却手足无措,意识到技术的不足,他便自学钻研,看台湾的畜牧杂志学习处理,“𠵱啲冇人教,全部都系自己睇书学返嚟。”90年代,行家介绍使用美国的冷冻精液配种,刚开始成功率非常低,连介绍人都摒弃这个配种方法,他却坚信美国的监控系统,以传真机与美国方面书信来往,“96年开始我未买过一只猪入场,所以避左好多疾病。”

“以前生一窦猪唔识处理,分分钟成窦死咗。”
耀生农场主人卢荫强
(蔡正邦摄)

金融风暴猪价跌半 非洲猪瘟历年最大危机

在科技未发展的年代,他抵挡过数场猪疫的洗礼,然而当年对猪业最大冲撃的,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卢先生忆述,90年代金融风暴袭港,同时泰国的冰鲜猪肉引入,猪价短时间内跌了五成,千元一担的猪,跌至六百元。后来风暴过去,又经过了哮喘猪、猪流感等,但对于自行培养猪种的他均没影响,反而近期闹得热烘烘的非洲猪瘟,他却形容是历年最大的危机,一旦带菌进猪场,猪只便全军覆没,“人见到都好心噏,活生生嘅猪就咁死。”

“用心照顾猪,同照顾人一样。”
耀生农场主人卢荫强
多年来耀生猪场只将猪只供应予一间本地肉台。(蔡正邦摄)

从未考虑“交牌” 猪只仅供一家本地肉台​

昔日猪价百多元一担,现时若千元一担,银码虽然上升,利润实际上却比以往低,“只系贵左十倍,但系个通涨都讲紧几十倍”。2006年政府收猪农牌照,全港200多户养猪场一下子仅剩40多户,附近的猪场早已不见踪影,昔日农村换成一栋栋高尚住宅,他淡淡地道“时代不停转变,香港系一个都市”,然而他却从未想过“交牌”,指现时已慢慢掌握技术,转眼间又做了十多个年头,“用心照顾猪,同照顾人一样。”

农场规模小,卢生却一直乐得自在,多年来耀生猪场只将猪只供应予一间本地肉台—长旺肉台,待肉台老板隔日来收猪,一来一往,合作关系便已维系数十年。

恍眼过去,街外已翻过几许风浪,时间却似是停摆在生锈的铁门后,农场仍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数十载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