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港猪.肉台篇】利润低两成只卖本地猪 八旬肉贩坚持四十载
撰文: 陈蕾蕾 蔡正邦
出版:更新:
清晨六时半天色仍暗,大围显径街市外的运肉货柜车驶至,工人把屠宰好的猪肉搬到手推车,再运到长旺肉台台面。十五分钟后,肉台老板黄金松已到街市,慢慢把卷闸拉起,生锈的闸门发出“隆隆”的声响,老旧灯管闪烁数秒,才照亮墙上“新界农场直销”的字眼。
79岁的黄伯,40年前开始卖猪肉,多年来仍坚持亲自开车到耀生农场取港猪,即便本地猪利润较内地猪低两成,仍没有改卖,只因“本地猪好味又好食!”
黄伯穿上黑色水靴,套上白色围裙便开始工作。手起刀落,把猪肉拆件、隔毛、冲水,挂上铁勾,工序差不多完成时,街市喧闹声渐响起,窄长的巷道开始人来人往,黄先生怀著一腔浓浓的客家口音笑说“做猪肉,唔勤力唔得!”
+1
昔日元朗屠房亲宰猪
昔日仍有私营屠房,买猪只后他便带往元朗屠房,伙同伙计亲自宰猪,一人负责隔毛、一人负责开肚,看似困难,黄伯却笑说“两三分钟搞掂一只,好快!”后来政府兴建上水屠房,取替元朗、坚尼地城及长沙湾屠房,他便把猪只运到上水屠房代为㓥宰,连同运输费屠宰费用等等,共要付二百多元。
店面挂著一本传统日历,不工整的撕裂痕迹印证年月的消逝,黄伯说明年便会退休,把肉档交给儿子打理,那腔客家口音娓娓道出“无得话唔舍得,年纪大做不唔到就要退休,无力气斩猪。”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