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一个月后】黄槿树王苦撑失救濒死 大叶榕倒下揭底部藏铁枝

撰文: 黄伟民 邵沛琳
出版:更新:

塌树是天灾还是人祸?上月16日,台风山竹横扫香港,数万棵树倒塌,至今仍未完成清理。香港01记者与树木专家詹志勇落区视察,发现有印度橡树被“封印”在狭小的石屎花圃、大叶榕倒下,其根部竟有铁枝,两树因被错配生长环境,酿成倒塌悲剧。在京士柏公园的黄槿“树王”,倒下一个月,根部未断,长出绿叶,仍在苦挨,但估计因重型机器未能进入公园救树,树王将会因“失救”至死。

油麻地京士柏公园“黄槿树王”倒下 专家欲救无从

树木专家詹志勇教授指,碍于现场小路弯曲狭窄、碍于吊车驶入,救树机会很渺茫。(黄伟民摄)
我有时说笑,到底混凝土是否香港其一个主要宗教,为何有人如此祟拜混凝土?
詹志勇教授 树木专家

黄槿“树王”倒下 仍有绿叶

屹立油麻地京士柏公园斜坡的黄槿树,40多年来为市民遮荫挡雨,一个月前“山竹”袭港,这棵树杆粗大的“黄槿王”应声倒下。树木专家詹志勇指,黄槿树生命力强、可防风防沙,树枝一旦截断很快再生。

小路狭窄车辆难入救树

“其实啲根未扯断晒,证明仲有水份供养,所以啲叶仲系绿色!”詹志勇表示,该黄槿树是他所见“最大、最靓”,如救树需用大吊车将树扶正,再用支架撑树。但碍于现场小路弯曲狭窄、碍于吊车驶入,救树机会渺茫,“呢棵可以系称王,真系好大棵,不过救唔到真系可惜!”

救树六部曲 本港缺乏救树准备

大树倒下,欲救无从!詹志勇指出,台风后本港不少大树被锯细,当作废物弃置。他建议,如树的结构相对完整、枝叶无大损耗及断开,或部分树根仍在土壤,尽可想办法救树。詹指出,救树需有完整计划,他认为本港缺乏救树的策略。

专家救树六个步骤。(香港01制图)
+3

黄大仙下邨“大叶榕”葬身花槽 揭树底藏垃圾铁枝

黄大仙下邨“大叶榕”生长空间太细及泥土硬,树根无法伸展及抓紧地面,树木遇强风便倒塌。(黄伟民摄)
有四个方法分办土壤质素,包括用手指压、手掌压、用脚尖踩及双脚踩上去。(香港01制图)
不知为何本港偏向用混凝土、硬地、石屎及砖头,令到树木困在很细小的空间!
詹志勇教授 树木专家
詹志勇,黄大仙下邨该个花槽太细及泥土硬,树根无法伸展及抓紧地面,树木遇强风便倒塌。(邵沛琳摄)

大叶榕死于地硬 树底有铁枝

在黄大仙下邨,一棵“大叶榕”葬身花槽,詹志勇说:“大叶榕应该向横生长抓地,但花槽及混凝土石壆,局限树根生长。”他指出,普遍树木需一米深的空间成长,树要站得稳,树根需向四方八面横向生长。显然,黄大仙下邨花槽空间太细及泥土硬,树根无法伸展及抓紧地面,树木遇强风便倒塌。

双脚踩上泥土才碎

詹发现,树根严重被困,藏有不少铁枝及石头等垃圾,反映土壤质地欠佳。他称,有四个方法分办土壤质素,包括用手指压、手掌压、用脚尖踩及双脚踩上去。“城市种树完全忽略土壤要求,树会不够强壮及稳固!”他指出,外国主要于草地种树,相反香港于石屎地植树,忽略树木的生长及健康。

石硖尾南山邨公园 半百岁巨树倒下 死于树根无法伸延

+9
石硖尾南山邨一棵半百岁的印度橡树,被山竹吹塌并连根拔起。(黄伟民摄)

半百岁的印度橡树 连根拔起

石硖尾南山邨一棵半百岁的印度橡树,被山竹吹塌并连根拔起。詹志勇指,印度橡树相对“霸道”,树冠巨型可长至十多米高。但花圃深度有一米,泥土至树根仅70厘米,土壤容积明显不足。树根无法外伸延抓地,沿花圃边兜圈。树木头重脚轻,遇强风便倒塌。詹解释,建筑时为防地陷,底层土壤会压得很实,再兴建围墙及倾倒石屎。但工程完成后,工人未有翻松土壤。

詹:估计全港逾十万棵塌树 政府检查超过75万棵树

本月初,政府公布住港有46,500宗塌树报告,詹志勇指出,官方数字只是局限于官地、有官员向政府报告情况。数字未涵盖市区外及私人土地,他估计全港至少有8万至10万棵塌树,不排除要数个月时间清理。发展局回复香港01指,截至10月2日收到54,694 宗塌树报告。并巡查人流车流高地区塌树情况,并检查超过75万棵树木。

发展局:接获5.4万宗塌树报告

发展局指,检查包括稳固19,083棵树,即是将倾斜树木扶直、用缆索支撑及移除悬吊断枝;移除41,962棵根基不稳的树木;围封21,350棵有待处理的树木等目前,社区设施内和公共屋邨已完成检查,路旁九成树木完成检查,而余下检查工作将于月初完成。由于塌树数目众多,署方暂未能预计清理完成时间,强调政府会全速处理。

发展局回复香港01指,截至10月2日收到54,694 宗塌树报告。(香港01制图)

9月16日台风“山竹”袭港情况: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