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一个月后】航拍直撃 启德堆树区爆满 西贡水质曾超92倍

撰文: 蔡正邦 黄伟民 邵沛琳 陈蕾蕾
出版:更新:

超强台风“山竹”上月(16日)吹袭本港,各区多处出现塌树情况,台风过后,各地开始清理工作,大量树木折枝出现,记者连续两周到政府设立的“启德发展区临时木料废物收集处”,发现原本七成满的收集处,现时已近全部爆满,树木堆满两块收集地,记者于现场仍见载木货车不断进入。香港01记者于风暴过后,曾视察多个严重受损的政府设施,一个月后重返各个设施视察,惟大部设施仍在修复中。早前防波堤被毁、大量啡黄水流出海面的西贡污水处理厂,附近水质曾验出超标92倍,现时署方已设立初步海堤巩固工程,惟恢复二级污水处理服务仍需数月。

启德发展区临时木料废物收集处

“启德发展区临时木料废物收集处”几乎全满。(黄伟民摄)

“山竹”吹袭造成本港各区多处树木倒塌,大量树木折枝被运至堆田区。风暴五日后(9月21日),环保署联土木工程拓展署,于启德开设面积两公顷的“启德发展区临时木料废物收集处”,暂存各处收得的断枝树叶。环保署更于早前呼吁,有意取用木材的团体及人士,可致电环保署热线(电话:3741 1823或3741 1822)预先登记。

两周后收集处全 塌树折枝​堆两地

香港01记者于风暴后一个月(10月11日)再访上址,发现收集处两块地几乎全满,塌树折枝堆满收集处,两地呈深啡色状,有挖泥机在该处推平及整理木材。另外,收集处进出口不时有载木货车进入。相较上月(27日)视察时,收集处当时仅七成满,其中一块地堆满不到一半,仅两周后两地几近饱和;另外,此次现场亦未有闻见异味。

环保署:继续研究方案循环再造木料废物

环保署回复香港01指,将会尝试从收集处选取部分合适的物料,送往牛潭尾动物废料堆肥厂共同处理,并循环再造成种植肥料,供本地教育、社福、慈善、园艺机构、农户等使用;部分合适的物料也会供小蚝湾“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一期使用。环境保护署正与相关工务部门研究如何更好地处理公务工程所产生的园林废物,从而加强本地循环再用园林废物及废木材的能力,并会继续研究其他合适的方案把收集所得的木料废物循环再造。

+1

西贡污水处理厂

西贡污水处理厂海堤已完成初步巩固工程。(黄伟民摄)

西贡污水处理厂在台风影响下,厂内主要的污水处理设施,包括紫外光消毒系统及二级污水处理所需的设备,均受严重破坏,污水处理能力一度仅能维持一级服务,并需绕流作近岸排放,以减低其对附近水域的影响。“山竹”一个月后,渠务署回复香港01表示,西贡污水处理厂经一级处理及消毒程序的排放水,可经已修复的喉管带到原本的深海管道,于处理厂400米外的牛尾海水域排放,并加强稀释。

防波堤重建 海面黄水消失

台风过后香港01记者三度视查污水处理厂,首次(9 月21日)视察时,厂区一片狼藉,碎石布满地面,区内原有的草地亦消失,杂物散落一地;而沿海防波堤亦被毁,近海位置不断有啡黄水涌出海面。第二次视察时(9月28日),则见厂内工人抢修设施及铺设喉管,由于当时防波堤尚未修复,工人以百米的隔油带,阻挡黄水散开水面。

今次(11日)重返处理厂,相较约20日前,厂区大致整理完毕,碎石塌树杂物已清走,沿海位置可见重建防波堤,多块瓦砖整齐堆叠在该处,原先流出啡黄水的位置,未见有污水流出,早前铺设的隔油带亦已收回,惟厂区内部份地面尚未修复。

望一周完成临时设施 恢复二级服务仍需时

渠务署表示,期望一周内完成临时设施,提升系统至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程序。渠务署又指由于受损范围甚广,估计污水处理厂仍需两至三个月时间以恢复二级污水处理服务;而被损坏的海堤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已于10月3日完成初步巩固工程。

水质回复良好及一般水平 大肠杆菌最高超标92倍

根据署方早前(9日)更新的水质监测数据报告显示,因应西贡污水处理厂部份重要喉管已完成复修,故此在西贡污水处理厂邻近海域的水质监测,已于10日6日停止。

根据该份报告显示,桥咀泳滩每百毫升海水的大肠杆菌含量,一度(9月25日)测得1800个,较“良好”等级超标75倍,三星湾泳滩同日亦测得大肠杆菌含量700个,超标29倍,等级为“极差”。两个泳滩于10月7 日公布最新水质数据,大肠杆菌含量为0及1,回复良好等级。

至于海域方面,若以泳滩水质等级作标准,西贡三号泵房对出海面,大肠杆菌含量曾(9月25日)录得2200个,较“良好”等级超标92倍,而泰湖阁对出海面,最高(10月1日)录得1500个,超标63倍。现时两个海域于最新(10月5日)监测的数据中,分别录得38个及61个,回复“一般”水平。污水处理厂深海排放管邻近海域水质方面,排放管以北400米及以南400米,分别于10月1日及10月5日录得500个,于10月7日分别录得51及28个,同样回复“一般”水平。

*“良好”等级指即每百毫升大肠杆菌数量少于24个

香港海防博物馆 天幕仍穿窿

海防博物馆,部份帐篷物料半吊空中。 (资料图片/蔡正邦摄)

位于筲箕湾的海防博物馆,上月底因受到台风破坏,康文署当时宣布暂停开放,直至另行通知。一个月后,博物馆仍处闭馆状态,展览馆尚在进行修复工程,重开无期。

“露天展览”持续 修复工程进行中

记者上月底到上址查看时,博物馆因受台风影响,原本覆盖展览馆顶部的白色巨型帐篷,被吹至出现破洞。当时可见帐篷物料半吊于空中,原作固定帐篷的钢线仍然悬挂,展览馆顿成“露天展览”,内部一览无遗,里面设施吹至倒歪西倒。一个月后(11日),记者重返海防博物馆查看修复进度,展览馆的白色巨型帐篷尚未修好,“露天展览”仍然持续,惟相较早前散落一地的设施,现时内场已整理完毕。另外,馆内搭上多个竹棚架围绕中心位置,现场亦见多名维修人员进出博物馆,以进行修复工程。

康文署​:博物馆预计于2020年重开

香港海防博物馆于网页中表示,由于超强台风“山竹”的破坏,导致香港海防博物馆部分设施损毁,博物馆需暂停开放,以进行维修工程,直至另行通知。闭馆期间。外展活动仍会进行,继续为公众提供服务。

康文署回复香港01指,热带气旋山竹吹袭期间,覆盖香港海防博物馆展覧厅的大型帐篷遭受严重破损,导致部分展览设施受到损毁,但并无文物受损,所有文物已自展厅移至文物储存室内暂时储存;户外古迹径亦有不少树木倒下。海防博物馆联同有关部门及承办商现正进行详细检查及商讨灾后修缮工作,包括研究重新覆盖展覧厅的方案。

基于公众安全的大前提下,海防博物馆已暂停开放。鉴于博物馆早已计划于明年年初闭馆进行设施改善及常设展览的更新工程,有关维修工程会一并规划及进行。博物馆预计于2020年重开,以全新面貌为公众服务。 

笔架山雷达站

巨型“波波”一个月后尚未开始修复工程。(黄伟民摄)

民航处位于笔架山顶峰的雷达站亦未能于台风中幸免,记者上月21日到笔架山察看时,发现于用作保护雷达天线的巨形球状保护罩,受风暴影响下,十多处出现破洞,保护罩向西面损坏最为严重。此次重返上址视察,该个巨型“波波”破洞仍在,尚未进行任何修复。

翻新工程明年展开 未来数月将拆天线罩

民航处回复指,笔架山雷达站翻新工程原订于明年展开,考虑到该站的天线罩因超强台风山竹吹袭而破损,预计将于未来数月先行安排承办商拆除天线罩,容后再进行全面翻新工程,以符合成本效益。另外,署方早前指,为配合机场三跑工程,站内用作航空交通管制之用的雷达早已移走,因此未有影响航空交通管理服务。

9月16日台风“山竹”后各区损毁情况: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