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港米】少女裸辞欧洲务农 7岁女种米的感悟:苗不可弯腰!

撰文: 邓丽婷
出版:更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诗》深入民心,但有多少人真切体验过米农的辛劳?

(蔡正邦摄)

24岁的Rosa,七月中参与塱原米田的收割。对于种米,她已非新丁。任文职的她曾“裸辞”远赴爱沙尼亚,体验务农生活。回想那片比塱原辽阔多了的土地,她说:“爱沙尼亚周围都是森林,那里的绿深色多了,这里的好浅色,那边地多人少,养马养牛种田。”

(蔡正邦摄)

付钱做农夫 觉唱K购物无意义

她犹记得,告诉朋友爱沙尼亚的经历时,获得的回应是“不是吧?你付钱去做农夫?”然而在塱原参与收割后,她体验更深,“现时我就会觉得是一个体验,反正在香港,我不想只是行街、购物、看戏、唱K,我觉得没甚意义!”

香港农地没爱沙尼亚的绿

虽然香港的田没有爱沙尼亚的绿,但庆幸还有仅余的绿地可见。谈到农夫二字,小妮子坦言:“农夫好辛苦,虽是老生常谈,但真的不要浪费食物,会不想食剩饭。”对于体验当农夫有何意义,她不假思索答:“起码认识到食物如何来。”

(蔡正邦摄)

在塱原田间穿梭的,最多是一家大小。10岁的Sippy与7岁妹妹Summer、妈妈唐太是长春社塱原米会的家庭会员。那个明媚的下午,两姊妹在田间稍息时,与记者分享她们的种米感悟:

记:记者 Si:Sippy Su:Summer 唐:唐太

记:收割有何感觉?

Si:只脚在泥土里,好似是泥土在帮我抓痒,好舒服!

记:你觉得稻米是什么?

Si:食物、植物、好美的东西!

记:最后出来是什么食物?

Si:米!好珍贵!因为种得好辛苦!

记:那吃饭时会怎样?

Si:吃光光,一粒饭都不余。

记:妈咪,是不是真的都吃掉?

唐:(笑)都不是!

记:觉得农夫是一个什么人物?

Si:一个好重要的人,因他种东西给我们吃,令我们不会饿死!

记:有想过当农夫吗?

Si:(斩钉截铁)无,因农夫好辛苦!做一会好啦!

记:最辛苦是哪个阶段?

Su:(抢答)插秧,因为要弯腰,还要将苗插到泥最深的位置,好难,苗不可以弯低。

记:哗,你好清楚㖞!

Su:因为我看过一集多啦A梦的室内农地。

记:那为什么今年会参加?

妈妈:去年冬天有个收成节,来过觉得好好玩,所以参与!

记:想唔想下年再玩过?

Si:(争著抢答)一年够了!好辛苦!下年真是不好!

后记 陷泥泞 勤插秧 慎收割 记者跟进“米农”半年的体会⋯⋯

Sippy说:“只脚在泥土里,好似是泥土在帮我抓痒,好舒服!”记者甚有同感,犹记得四月初落田那天,艳阳高挂,伴著温热的春风。我卷起裤管,踩在软棉棉的泥土上,一下子双脚陷入泥泞,田里的水凉凉的,泥土很是滑溜,但不能久站,必须涧水前往田中央插秧。我手执一把幼苗,三株合一,弯腰插秧。每一下俯身,双脚因被泥泞紧锁,大腿肌肉都在拉扯;每一步移动,稍一不慎或会失重心,投入土壤的怀抱。

珍而重之 人链传送

直至收割,炎炎夏日,雨水不时来袭。七月初那天,田野已一片金黄,骤雨为米田带来积水。为免珍贵的稻穗沾湿发芽,米会学员分工合作,壮丁收割,其余人组成人链传送。看著这画面,我忆起去年在八乡收割稻米的一幕,每一下落刀应如何用力,每一把稻穗应小心运送,避免稻谷跌掉落地,那份谨慎、认真、细心呵护,只有在对待自已亲手栽种的成果时,才会最真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