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反诈骗及洗黑钱拘301人 傀儡户口持有人被捕 涉220案骗$3.7亿
警方于今年6月17日至7月3日期间,在全港多区展开代号“浅岸”的执法行动,以诈骗及洗黑钱等罪拘捕301人,年龄介乎18至79岁,当中不少人贪图“一千几百”而出卖个人资料或银行户口予诈骗集团收款,相关“傀儡银行户口”持有人已属犯罪,同样被捕。警方指行动共涉及220宗诈骗案及洗黑钱案,当中包括网上买卖、假冒内地官员、假冒客服、投资求职、网上情缘等,涉及款项总额逾3.7亿元。
警方强调打击诈骗罪案的行动仍会持续,又向“傀儡银行户口”持有人作出严正警告,不要以为卖出银行户口后,可以用“不知道户口运作”作借口置身于事外,强调有关行为是“助长咗诈骗集团,都令到无辜市民受骗,更加系严重破坏社会嘅法治”。
警方新界南总区刑事总部高级警司方志坚、刑事总部警司姚永勤、防止罪案办公室主任总督察陈咏君及科技及财富罪案组高级督察郑紫妍讲述行动详情,指代号“浅岸”的执法行动中拘捕了301人,当中包括223名男子、78名女子,年龄介乎18至79岁,报称职业包括运输工人、地盘工人、售货员、侍应等,亦有人是无业;被捕人包括个别诈骗集团骨干成员。
警方指被捕人当中,许多人是将自己的银行户口售卖给诈骗团伙,用作收取骗款的“傀儡银行户口”。方志坚表示,户口持有人贪图“一千几百”的金钱利益,不惜将所有个人资料或个人银行户口的使用权和操控权,全卖给诈骗集团,协助犯罪分子收取骗款及清洗各种骗案的赃款。方强调:“我要向傀儡银行户口持有人作出严正警告,千祈唔好以为售卖银行户口之后,可以用‘不知道户口运作’呢个原因而置身于事外。”他强调有关行为是助长诈骗集团去欺骗无辜市民,严重破坏社会法治。
方志坚表示,警方会根据香港法例第455章 《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 以洗黑钱罪检控傀儡银行户口持有人,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处罚款500万元和监禁14年。由于案件盛行和相关案情严重,警方就这类型案件,会根据相关案情和向律政司征询意见,以加快检控,亦会考虑向法庭申请加重傀儡户口持有人的刑罚。
2024年首5个月录过1.5万宗骗案
新界南总区于2024年1月至5月联同沙田警区、葵青警区、荃湾警区、大屿山警区、机场警区共同执行行动,在全港总共录得超过1.5万宗骗案,当中3,600宗骗案涉及骗款高达6.4亿元,骗款数字比去年同期上升25%或1.3亿元。方志坚指被骗的市民来自各行各业,有为数不少专业人士,同时也有中学生和大学生;任何社会上的阶层和群组,都有可能成为骗案的受害人。
方志坚表示,今年首5个月发生的3,600宗骗案中,购物骗案达864宗,占约四分之一;而有关投资的骗案和冒充客户服务的电话骗案则录上升趋势,相关受害人甚至被骗去毕生积蓄 ,除了会造成财务损失,更可能带来失业或承受心理压力等结果。
网上购物遇“弹票党” 男子被骗6万元红酒
新界南总区科技及财富罪案组高级督察郑紫妍表示,市民在网上购物时,有骗徒会假扮卖家,在社交平台或者买卖平台发文称出售货物,吸引买家后,就指示对方存款到骗徒所操控的傀儡银行户口,收款后即失联。警方分析骗徒资金流向,见到骗款快则10分钟、慢则1天就会被转到其他银行户口,当市民知悉被骗而报案时,货款已被转走。
其中一宗个案,警方今年2月接获报案指,受害人在网上买卖平台放售一瓶价值6万元的名贵红酒,其后与买家达成买卖协议,当受害人在网上银行确认买家有“入数”,以为收到款项“万无一失”,便和一名男子当面交收红酒。惟之后银行职员通知受害人,指较早前存入户口的6万元是空头支票,实际上没有存入款项,即受害人遇到俗称的“弹票党”,于是报警求助。
新界南总区刑事总部立即展开深入调查,翻查交收地点附近的大量闭路电视纪录,成功锁定收货男子身份,亦确认该名男子在案发时曾到银行柜员机存入空头支票假装过数,再假冒买家与受害人交收。
另外,警方亦调查空头支票户口持有人,发现该户口已被银行取消,不会有结余支付款项。但诈骗集团于另外63宗同类型的网上售卖货物骗案中,仍然利用失效户口的支票诈骗,涉及骗款总达230万元。
警方表示,已在这次大型行动中,成功将涉案者“一网成擒”,以“串谋诈骗”拘捕收货男子以及其犯罪团伙的成员,包括发出空头支票户口的持有人。警方相信,行动已成功瓦解一个活跃于本地以网购行骗的诈骗集团。
警方指出,“弹票党”的诈骗手法,是利用支票存入后的过数期空档,令受害人查阅银行户口结余时已为已入数,但没有仔细看清楚“可用结余”金额而受骗。警方再次提醒市民收取货款时,留意“可用结余”的金额相符,才算是成功收取到款项,切勿物单凭入数收据作实,如有怀疑,应该立即终止交易。
网上购物平台客服“助你购物”、“帮你开会籍”再收费
假冒客服的骗案近年日渐盛行,新界南总区防止罪案办公室总督察陈咏君指,受害人所损失的金额是由几百至几十万元不等,骗徒近月更会假扮受欢迎的购物平台,又或者支付软件的客户服务员,例如淘宝、微信或支付宝等机构的客服人员,讹称受害人参加了平台的VIP会籍或“百万保障计划”,藉辞“帮助”受害人购物,骗取个人资料再骗财。
另有骗徒假扮电讯公司的职员,讹称市民买了电话上台计划,系统将会自动扣钱;又或称可以帮受害人取消会籍等等。陈咏君指,无论骗徒假扮甚么客服,过程中会不断要求受害人支付各式各样的手续费,或者交出网上银行户口资料,最终受害人损失金额由几千至几百万元不等。
白撞短讯说高回报投资 初给甜头后骗财失联
投资骗案今年有多达401宗,骗徒通常会以“白撞”的短讯,自称投资专家教导“高回报、低风险、必赚”的手法作招来,吸引想赚快钱的市民,受害人起初投资小数目或会获一点点“甜头”,先会赚到几千元,并且成功收款,但当降低戒心后,骗徒就会利用高额的帐面回报,诱使受害人继续再加码投资。这类投资骗案,受害人往往已投资几个月时间,看到丰厚回报想提款,骗徒即会失联,受害人察觉被骗时已蒙受巨额损失。
警方表示,新界南总区刑事部一直紧密地留意著全港和区内的罪案情况。除了致力多角度去打击诈骗团伙之外,也与不同社区伙伴携手合作,于线上线下地向公众灌输防骗的资讯。警方呼吁市民谨记以下的三个防骗心法。
三个防骗手法,可点击观看
警方呼吁,市民如果怀疑受骗可以联系警方,或致电防骗易热线(18222)求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