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社论|金融老本不可恃 社会忧虑非无因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金融业是香港经济支柱。为了重振国际金融中心的声势,政府上周举办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无疑是向全世界宣传香港重新开放的一件盛事。碰巧本港股市亦自周初开始显著反弹,一切好像否极泰来,展示香港正逐步疫后复常。但香港金融的发展前景仍然受到中美角力等阴霾所影响,就好像峰会结束之后,不少人对成效仍表示质疑,认为香港金融优势已失,也的确是部分香港人的心底话。

一个城市的金融市场地位,不能只看片面因素。发展金融业的四大重心分别是市场、资金流动性、监管以及人才。香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大门户,底子仍然很强壮,拥有连接内地与国际这个庞大的市场。近年,中国积极开放金融市场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都以香港作为连接世界的桥头堡。香港是众多内地企业上市的首选地,也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清算中心,内地亦在香港发行国债,还有证监会亦正研究在香港设立国债期货交易市场。近日外交部计划在香港设立国际调解院,负责诉讼与仲裁日渐增外的跨国纠纷。虽然这与金融市场没有直接关系,但足可见香港有很多来自内地的独特优待,是其他城市无法胜于香港之处。

特首李家超在金融峰会开幕时致辞。

此外,香港作为资金自由港的信誉和基建良好,银行体系及港元的联系汇率都健康稳固。中央多次重申“一国两制”的延续性,可见香港的流动性优势将来也不会消失,国际资金可充份信任在港自由出入。而且,香港的金融业监管制度经营多年已相当完善,在保障金融系统安全的同时亦不会对金融产品限制过多,加上税率在全球范围内亦算有竞争力,这些香港一直有的优势其实都未曾消失。至于人才方面,香港近年流失的确严重,金融发展局行政总裁区景麟曾提及2021年金发局人才流失高逾五成。不过随着香港渐渐对外开关,以及未来发展潜力仍在,人才流失并非不可解决的问题。

然而,中美角力大环境中短期内难有改变,香港可能沦为美国打击中国的痛点。没有人能保证未来美国不会为了对抗中国而对香港推出更多经济制裁或是投资限制,甚至有可能动用到类似于对俄罗斯所施展的极端手段,包括禁止以美元交易又或是踢出SWIFT交易系统等。但这样也会赌上美元的信誉,而且从美国现时对俄罗斯经济制裁的成效,可以推测美国不会想跟中国全面撕裂。这就是全球金融高度融合的结果,是我们不能不认清的事实。

内地经济为香港带来的优势不会轻易改变。

香港金融业应有新发展方向

这样说不是否定政治风险的存在。亦正因为此,政府更须认清香港金融发展的隐忧,并积极改善。今年7月时金融发展局主席李律仁指出,严格的防疫限制带来的策略性影响深远,并阻碍本港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当其他地方不断进步及拓展市场,香港仅聚焦在融资业务,资本市场规模会缩小。香港金融市场策略狭窄欠拓展的问题,其实不全然由于疫情所影响,而是近年过度依赖内地资金和帮助。善用内地资金和帮助绝对正确,但官员应该明白香港的使命是作为沟通内地与国际资金的桥梁,而不是当个长不大、依赖内地帮的“巨婴”。若然只懂得消费香港的天然优势,放弃更有效地利用及发挥好优势之处,与时并进地扩大金融业的发展,香港金融业只会故步自封,沦为“食老本”行业。

过度消费香港的天然优势,亦是发展新金融业务和产品的一大桎梏。以往决策者曾经不思进取,扼杀了新兴模式的发展时间。2013年因拒绝“同股不同权”,令阿里巴巴要到美国上市。2016年区块链技术兴起,但金管局监管过严,被批评为不利金融科技发展,到上周一(10月31日)当局才发表《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提出积极发展虚拟资产金融服务。

香港金融业的发展要有所突破,便要超越既有的安全网,做到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内地的金融发展虽然比香港起步迟,但向来强调金融须为实体经济服务,并深化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便在“二十大”记者会上强调,中国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及数字金融,以此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发展金融不只是创造交易额

中央特别指名这四个领域的金融发展,并非只是单纯因为交易热度,能创造更多的交易额并为金融业赚得大钱,更因为这些领域对实体经济带来贡献,是具有社会价值的金融服务。为政者不应被金融业即交易发达的既有观念所束缚,也不要被资本的利益领着鼻子走,而是该思考如何利用资本发展好实体经济。上面提到的普惠金融便是一个例子,金融不只是投资炒卖,也应该做到便民,帮助金融服务更好地到达普罗民姓的身上。例如说普及电子支付以及发展数码港元作为日常交易的替代品,可以减低日常交易成本,但香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指,国际及本地金融界对峰会的热烈反应令人深受鼓舞。

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是帮助绿色和科技产业筹集资金、加速这些方面的研究和进度。前者的目的是尽快建设低碳社会、加速碳中和,对全球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后者则帮助科技企业成长,鼓励以科技提升生产力、突破生产模式、创造新的需求,对实体经济也有实际的意义。而数字金融则是帮助这些金融发展的媒介和助力,未来任何形式的新金融都必须借助金融科技(FinTech)的帮助,与数字金融离不开关系。上面提及的区块链及数码数货,也离不开新的数字技术。

新加坡今年9月便推出了《金融服务业产业转型蓝图2025》,提倡金融基建数位化、绿色金融、培养人才等重点。新加坡与香港的金融业环境很不相同,也不是零和竞争。我们要做的绝不是以别人为假想敌,跟着别人的步伐来走,而是认清香港金融转型的方向,积极踏出新一步。现在社会仍未看到政府的转型蓝图,忧虑以至嘲讽并非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