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社论】流感再毒 毒不过官僚懒政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截至上周四(2月1日),本港今年录得95宗流感死亡个案。因为感染流感而失去生命,可能是一种“不幸”,但只要对比香港和邻近地区的流感死亡数字,就更令人质疑,这到底真的是“不幸”还是另有原因。例如人口达2,300万的台湾,同期因流感死亡的个案只有大约30宗;至于人口大约60多万的澳门,官方通报的死亡个案就只有1宗;人口730多万的香港却死了近百人,假如以台湾、澳门的流感疫情作比较,就显得香港的死亡数字实在高得过分。

延伸阅读:【冬季流感.观点】医护人手紧绌 十年如一日 医管局重复犯错

因为流感蔓延扩散、医院人满为患。(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当然,这不排除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卫生部门,在统计口径上有分别。不过无论如何,香港的卫生部门都有必要解释为何会出现这个现象。但就算撇除统计问题,可以肯定的是,香港在防控流感的一线防疫机制,明显比台湾和澳门落后得多。

例如台湾当局早已把公费接种流感疫苗的计划,涵盖幼童至就读高中的青少年,以及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士;而澳门的公费流感疫苗接种计划更广泛,就连经常接触公众的赌场职员、社会工作者等,亦可免费接受疫苗注射,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卫生人员, 会为学校或企业安排集体接种。相比之下,香港的流感疫苗接种计划,资助范围只包括12岁以下的小童,以及65岁以上的长者;而且资助的方式,主要是让市民自行到私家诊所接种,把政府的一线防疫责任,也以“自由市场”之名推卸给私家医生。

香港的流感疫苗接种计划,资助范围只包括12岁以下的小童,以及65岁以上的长者。(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其客观结果,就是私家医生多年来在赚取政府补贴的同时,本港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却一直偏低,不少市民因为怕麻烦,又或者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危机意识,而未有接种流感疫苗。据香港政府统计,只有大约一成人接种了流感疫苗,意味在现行的流感疫苗资助计划下,绝大部分的香港市民都暴露于流感病毒的风险之中,亦令整个社会无法产生“群体免疫”效应,导致疫情扩散得更快、更广、更严重,而政府官僚似乎一直对此置若罔闻。

试想,假如香港亦如澳门一样,由政府安排医护人员到学校、企业集体注射,每剂疫苗的成本只消数十元或近百元,以香港政府坐拥近万亿元财政储备,绝对负担得起有余。或者有人担心这会“与民争利”,对私人医疗体系的收入构成影响,但防控流感的成效既涉社会整体利益,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所谓的“与民争利”,如果是政府为市民“争”取最符合公众“利”益之事,试问私家医生的利益又算什么?

延伸阅读:【政策分析】流感疫苗接种率低 市民枉送命 扔五亿救火又如何?

冬季流感疫情日益严重,特首林郑月娥上周宣布拨出五亿元应急。(梁鹏威摄)

五亿拨款 未有针对根本问题

因此,当特首林郑月娥宣布会拨出五亿元应对这一波冬季流感疫情,不禁令人哑然失笑。因为这笔资金,大多是用作追补2002年政府削赤时,多年来一直冻结前线医护人员的增薪点,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早就应该解决,而其余款项则用作发放加班津贴等,不但未有重新检视整个流感一线防控机制的缺失,更遑论从根本上解决医护人手长期不足的老大难题,一如既往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事实上,本港医护人手不足,已经困扰社会多年,而多年来政府竟然拿不出根治之策。目前本港的医生对人口比例,大约是1.9名医生照顾1,000名市民,相比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平均值3.4对1,000,相差近倍。在医护人手严重不足的当下,别说每逢流感高峰期各家公立医院甚至私家医院都会病床爆满、人满为患,就算在平日,市民要长时间轮候政府门诊服务,专科门诊非紧急新症的轮候时间要以“年”计,早已成为常态。假如要追上OECD的平均水平,按推算香港需要即时增加1.3万名护士和1.1万名医生。

然而,食卫局去年中公布的医护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却指,香港到2030年“只会”欠缺普通科护士最多2,727人、医生1,575人,故提出在2016/17至2018/19学年增加50个医科、20个牙科资助学士学额等。但无论从各家医院长期大排长龙的现况来看,以至香港正步入高龄化社会,未来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势将面临爆发式增长,医护人手短缺的问题只会日益严峻。要知道培训一名本地医生至少需要六年时间,专科医生更需要十年以上;培训护士也需要至少三年。要透过本地培训增加人手投身医疗体系,本应现时就需要动手。

延伸阅读:【城市数据】香港需增2.46万名医生护士 始追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医护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指,香港到2030年欠缺普通科护士最多2,727人及医生1,575人。(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鸵鸟心态 让医疗体系不断腐烂

的确,要从根本改革医疗体系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必定会触动部分人既得利益。政府如果想加快行动,固然可考虑引入非本地医护人员,尽快填补空缺;如果不想“得罪”执业医生组织,就应大幅增加培训本地人手。惟香港的官僚却不知何来的盲目乐观,以为医护人手不足问题还可年复年地鸵鸟下去,结果两头不到岸,无异于眼白白地任由医疗体系不断腐烂、逐渐步向崩溃。由此看来,几乎每半年上演一次的流感疫潮,最“毒”的不是不断变种的流感病毒,而是政府官僚的短视、因循、避事、懒政!

电子道路收费计划议而不决30多年,令道路挤塞情况日益严重。(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类似的懒政现象,同样在不同的社会领域不断上演,如环保方面,源头减费、支持回收业多年来流于口号空谈,家庭人均垃圾制造量多年来不减反增,官僚任由大量有回收价值的垃圾逼爆堆填区;交通方面,电子道路收费计划议而不决30多年,控制车量增长更成效不彰,道路挤塞情况日益严重;而最明显的则是房屋问题,面对28万宗公屋轮候申请、㓥房居民创下20.97万人的纪录新高,政府官僚的处理办法只是提供一些居住条件较佳的“良心㓥房”,又或研究兴建临时的货柜组合屋,而不是从棕地、荒废农地、丁屋用地等方面入手,就连根据合约精神回收现时用作私人会所的官地,也一直拖拖拉拉,所谓的社会深层次结构矛盾,正正是这种避事、懒政的官僚作风而加深恶化。

延伸阅读:【01周报社论】还香港人有希望的未来 林郑还要做什么?

香港已经回归了20年,一众官僚不断削弱港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信心。(资料图片/江智骞摄)

香港已经回归了20年,但不少市民仍怀缅港英殖民地岁月,并非无因。假如没有港督麦理浩提出大胆的新市镇发展计划,今时今日香港的居住环境恐怕将更恶劣;假如港督卫奕信碍于当时的社会压力,令新机场“玫瑰园计划”无了期地议而不决,香港亦不会成为今天的航空枢纽。不少港人曾经期望,在香港回归之后,香港人“当家作主”定必会比殖民地官员优胜,只是各项社会深层次矛盾都告诉港人一个不堪的事实,一些特区政府官僚的作为,可能比殖民地时代更不堪。去年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落区探望㓥房户时,表示㓥房的居住环境比1960年代更差,正正是对回归以来政府官僚懒政的强烈控诉。一众无为懒政的官僚,不但草菅人命,同时亦不断削弱港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信心,无异于刨挖香港的发展根基。假如部分立法会选举参选人,因为被指并非诚心拥护《基本法》而遭到选举主任“DQ”,这些庸碌无为、尸位素餐的官僚,更应该被“DQ”。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2月5日(星期一)出版的第98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

延伸阅读:【01周报社论】香港回归20年 一国两制“失败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