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异想】屯门市广场30年剧变 音乐喷泉八佰伴变跨境购物店

撰文: 黄泳桦
出版:更新:

近年港人爱涌上山“打卡”,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看够千篇一律的商场,想来点不一样的景色。想像一下:室内宽阔的空间够你随时停下来休息,不阻碍人。后方有几层高的云石阶梯,前方是大型喷泉,有音乐和七彩射灯;擡头看,还有中世纪街灯、左右两侧的欧陆建筑装饰,蓝天白云假天花,这不是威尼斯人,而是80年代的屯门市广场。

新界西首个大型商场 音乐喷泉洗脱屯门“乡下味”

1973年,政府才把屯门发展成新市镇。不过10年光景,屯门已有4条公共屋邨。1987年开始,信和集团分3期建成屯门市广场,成为新界西第一个大型商场。几年前,这里仍是个有牛横过马路的地方。

商场开业时,一楼的中央广场设有音乐喷泉,当时有音乐喷泉的高档商场不多,市民视观看喷泉为一种消闲节目。附带音乐喷泉的商场,令被外间视屯门为“乡下地方”的屯门人引以为豪,有居民说:“是我们也有‘音乐喷泉’啊!不让沙田专美。”当音乐响起,水柱随音乐节奏和灯光摆动,最后强力水柱一下子便冲上天际(即假天花的蓝天),“沙”一声,水停。片刻宁静后,观众拍掌,结束这场完美表演。

80年代的屯门市广场中庭充满异国风情。(屯门旧照片专页,屯门市广场售楼书)

音乐喷泉为大商场专利  为吸引家庭客

“香港购物商场的历史论述”专页创办人及城市研究者何尚衡早前接受《01社区》访问曾指,“广场”意念本来自欧式广场(plaza)。因欧式广场多设有喷泉,故香港的广场亦模仿之。同时,商场于中庭摆放喷泉,跟在室内设置园艺及水景一样,希望在室内模仿大自然,让顾客长期逗留在室内也不觉局促。现在的商场不论规模,动辄名为XX广场,以往只得空间够大的商场,如旺角新世纪广场、山顶广场等才有音乐喷泉,其中沙田新城市广场的喷泉音乐表演,假日更会做足8场,以吸引家庭顾客。

1999年,信和集团为商场翻新,千禧年代容不下音乐喷泉,整座被拆卸。据报导,信和集团租务部总经理陈钦玲解释,考虑区内缺乏展览空间,而大云石的阶梯藏有很多机器,移走喷泉和阶梯可腾空8,000呎空间,再办车展、食品展等展览增加商场额外的收入。一个商场的标志消失,换来是全新界最大的展览场地,面积超过10,000平方呎。

1996年,区域市政局为庆祝10周年,于屯门市广场举办活动。(区域市政局年报,1996年)

八佰伴占商场近4成面积  结业时轰动全城

有些老屯门人仍会喊“屯门市广场”作“八佰伴”。屯门市广场开业初期,有占地30万呎的日资百货公司八佰伴,面积占广场近四成,可见是商场的主要骨干。97年的金融风暴,扫走全港的八佰伴,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八佰伴是街坊对屯门市广场另一个集体回忆,那时整个屯门市广场空了大半,人流大跌。其后,八佰伴的位置换上来自欧洲的家乐福超级市场及美食广场。除了屯门市广场,只有荃湾湾景广场、元朗新元朗中心商场及杏花邨才有家乐福超市,惟2000年,家乐福退出香港市场,而屯门市广场早在1998年与吉之岛签了12年租约。

跨层游乐场本规定为公共空间   部分设施却成禁区

90年代,商场甚至出现“禁区”。屯门市广场一期四楼原有横跨两层的儿童游乐场、高尔夫球场、滚轴溜冰场和2个网球场,商场有电梯到达平台,多元化的康乐设施和公共休憩空间吸引不少居民,惟平台于90年代不再对外开放。直到2009年,地政总署列平台为公共空间,才重新对所外开放。剩下的儿童游乐场、篮球场、壁球场及网球场失修多年,并长满杂草。关注公共空间的非牟利慈善机构“拓展公共空间”曾撰文指,平台贴上告示“请勿进入”,休憩范围又布满积水,斥发展商疏于管理,难吸引公众。他们又斥,平台虽为公共休憩空间,部份设施却长期围锁。

屯门市广场的平台游乐场和康乐设施,设有天桥连接上下两层。(Building journal,1988年)

现时自由行旅客占屯门市广场总人流两成

屯门已发展成近49万人口的地区,屯门市广场的红砖外墙亦改成铝板,商场扩建之后,楼面超过1百万平方呎。不过,有居民叹屯门市早已变脸。以往西铁未开通,来消费的主要是屯门、元朗、天水围居民。2007年深圳湾口岸通车,一切开始变。新开办的B3X巴士,由深圳湾口岸至屯门市中心,所需的时间少于20分钟,商场转而吸引新客,推出送车票优惠。商场平日人流约32万,假日更高达36万,当中20%至25%为自由行旅客,余下为屯门、元朗及天水围居民。2013年,V City商场开幕,装修和店舖组合与屯门市广场、其他商场大同小异。

屯门又多一个大型商场,发展之快,最近好像开始少了人问:“屯门系咪有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