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造.一】皮具老师傅北上20年回流 手艺仍在亲情缘薄
那些年,制造业占了香港GDP四分之一,多少香港工人深信有一门手艺,等如拥有能源源不绝生财的资产。手艺不会背叛人,环境却会;上世纪九十年代工厂北移,工人的手艺如同自身社会价值一样无处安放。
新师傅和飞姐就是芸芸工人中的其中两人。他们都在年轻时投身皮革产品制造业,中年走上了两条不同的求存之路:一人随队北上打拼多年却换不回亲情;另一人坚持留港,靠人脉和“全能”手艺竟能四十多年一直在香港从事制造业。殊途同归,年逾半百的他们如今再聚首于港,成为“香港制造”再生的一份子。
皮具师70年代日赚最多$40
新师傅今年60多岁,和当年香港成千上万的工人一样,十多岁投身制造业,选定一门手艺后拜师学艺,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当年没想过自己是否比起制衣,特别喜欢制作皮具。机缘之下有亲友是从事皮革制作,就跟住他们入行。”
根据“皮革资源中心”资料,本港的皮革制造业已有逾百年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工业的飞跃发展,当时香港的制革厂多达百家,皮革制品出口多年占据本港工业制品出口榜头3名。
新师傅先是在油麻地一间家庭式工厂内工作,当时主要制蛇皮手袋。因同事不多,新师傅不久后已学懂自己一手一脚、由零开始造一个皮革手袋,“造一个即赚到十多元,一日赚到三、四十蚊,好多!当时食餐饭都只是$1.5、买包烟都只是$2。”制皮产品工人普遍比制衣工人的薪水更高,新师傅解释因为这对手工的要求更高,“造皮一个步骤都不可以错,错了整张皮革就报销。”
被内地老板突然解雇
辗转做过几间大厂后,80年代起本港工厂陆续北移,90年代初新师傅也只能随公司北上工作,位列监工。“星期二至五在内地,星期六、日、一才回香港。”但与妻子儿女的感情亦转淡,他甫北上时,两名子女仅几岁大,幼子95年出生,更近乎错失其成长所有时刻。
千禧年代初,他被服务多年的工厂解雇,“香港管理层上去十多年后,训练了一批内地人才。他们和你的手艺差不多,在经验积累下也能做监工了,薪金却比你低一截;如果你是老板,也宁静聘请内地工人吧?”
内地创业 损手离场
他被裁后尝试在内地开厂创业,但因经营不善,最终亏蚀近百万元“损手”离场,几十年,“我读得书少,讲嘢唔叻,不是很懂得管理。”同时妻子也怨他离家时间太长,新师傅终决定在5年前回港,“始终都要回来,香港才是我的家”。
近年新师傅成为一本地新皮具品牌辖下的工人,过朝九晚五的稳定留港生活,却来不及弥补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其妻子、长子及长女现时均长居澳门,只有幼子和新师傅同住。与妻子分隔异地生活多年,他们都已太习惯没有对方的日子。
飞姐的故事又是如何?请看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