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分享.二】分享行动遍地开花:拾荒老人不是要施舍

撰文: 林可欣
出版:更新:

多年前有个人叫Benson Tsang,有日发起“平等分享行动”,在网上呼吁有相同理念的人一起落区与基层和老人“分享”物资、关心他们的苦乐。这个没组织、没领袖的行动,后来蔓延至全港各区,数以百计有心的战友这些年继续在“平等分享”,Joefi是其中一个。她与当时自发做平等分享的阿兔很快一拍即合,如今常往各区探探“老朋友”。
“平等分享”不等于施予或义工送暖,阿兔形容与拾荒老人的相遇,就像一场场与陌生人打开话匣子、再相识相知、结为好友的经历:初见时尴尬见外,双方慢慢经营了要好的感情。他们是怎样在街上与阿婆培养感情?
摄影:江智骞

不少有心人会买下当区附近餐厅的饭券,托Joefi(右)派给拾荒婆婆及无家者;Joefi说每次除了派食物,饭券对老人来说亦有用,最近她又与沙田一家餐厅洽办和接收那儿饭券。

上回提到阿兔多年前曾独自走到街头,向素未谋面的拾荒老人嘘寒问暖。【平等分享.一】金融女与纸皮婆婆做朋友被人侧目:妳黐线㗎?

后来她认识一班“战友”,才知道自己一直所做的,叫做“平等分享”。战友们会定期相约到各区看拾荒婆婆、清洁工和无家者,行动毋须报名,说好了出现同行,当日突然不到也没人事后算帐。“我们有时组队是因为每次都有新朋友想了解‘平等分享’,他们起初几次面皮薄的要揾人壮胆,但当你关心变成习惯,平日即使战友不在,都会忍不住上前找拾荒老人。”阿兔说。

Joefi自言他们由始至终都是一盘散沙,但会遍地开花。各人游走各区见见拾荒老人和无家者,并非“‘延续’Benson Tsang的平等分享精神”。Joefi说较准确的说法是,当年发起人Benson在一处点燃火种,以物资比喻火柴,擦亮了一区后,火种便自然蔓延开去。“每个‘战友’感染身边人,一个传一个,愈来愈人去做,但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我去做‘平等分享’不会说我是跟Benson的,阿兔也不会说是跟我的。”

拾荒老人依然普遍在繁华闹市,他们的生活和待遇有多少人留意?
阿兔说摆放纸皮车的地方,就大概是那个婆婆的地盘或出没之地,可在那儿找到她们。

与陌生人的相遇:婆婆我不是宝药党

当初不知哪来的勇气,阿兔走到街头,在不同角落找婆婆聊天。她记得起初数次上前打招呼,拾荒老人耍手摇头拒绝她的好意,倔倔对她说:“走啦你,唔食呀,唔要呀!”

那些要走到街上拾荒过活的老一辈,大多都不太相信社会还有人关爱他们,有些只愿自力更生,从没奢求别人相助。眼前满怀热情的陌生女孩,阿婆担心对方其实不怀好意,以为宝药党或骗案。阿兔被拒多次后,终打动婆婆,与她交心。“初次见到,先问婆婆每日生活怎样,纸皮工作怎样的,她们倾倾吓就会开始讲自己的心事。”阿兔经验老到教路。

一行人向婆婆递上物资后,彼此聊起近况,相处氛围像朋友。
这次平等分享尾声,阿兔在街上遇到夜更清洁工,上前了解她的需要,清洁工起初反应不过来,没想到有陌生人关心自己。

阿兔牢记每区每个拾荒老人出没的位置和时间,也记着他们曾告诉自己的故事和遭遇。这夜她带着有心人赠的一袋袋物资,再来到自己熟悉的中上环,与婆婆一见面就像朋友般亲切。她知道皇后大道中执生果档纸皮的玉姐不煮饭,所以给她米和通粉也用不着,几包饼干反而更实际。这晚玉姐还收到洁肤套装,却拿着面霜推却:“唏,我唔搽面的,你们拎去给其他阿婆啦,不用给我咁多啦。”

纸皮婆婆和无家者有权拒绝接受物资,阿兔形容:“就像你请朋友喝东西,他也有权说不喝,这就是‘平等分享’。”过往做义工送暖,一般老人家收到物资会感恩地握拳连声多谢,阿兔与Joefi不欲老人家这样想:“我们不是义工布衣施赠什么。”

这晚常常听这几句:“婆婆我有啲米,系朋友多咗食唔晒,你要唔要呀?”;“哎呀婆婆,我啲超市现金券就快过期,不如你帮我用咗佢啦!”接着与阿兔同行的人在旁悄悄问:“过期咩?”。“2019年。”阿兔细声应道。

要让老一辈明白年轻人来“分享”,阿兔与他们相处多有技巧:“等老人家听到会舒服啲,不觉得受人恩惠;大家关系亦像老友开心share。”

两个穿西装的有心人在他们出发前,送来两大袋物资,阿兔随即与战友分拆包好,方便取给婆婆。
Catherine这夜首次偕丈夫Ivan平等分享(右起);平日晚上的中环食肆人流冷清,众人很快在快餐店找到位置坐下,吃毕晚饭便点算物资,准备出发找“老朋友”。

平等分享不是单次义工探访

这晚第一次来“平等分享”的Catherine感叹纸皮婆婆即使生活贫乏,却不贪心别人送的物资。“她自己不需要的,她说不用了,更关心其他人有冇得用,叫我哋送其他人。”Catherine是个育有一子一女的妈妈,有时见到有些太太喜欢盲抢免费的、平价的货件,不管什么都塞满一袋,她也自觉形秽。

+22

她与丈夫Ivan曾偕子女跟团往老人院做义工,Ivan忆述那是一场公式化的探访:“一班老人家坐晒出嚟,小朋友就在他们当中带来欢乐。”这场欢乐大派对一般数小时曲终人散,然后长者又迎来另一班探访团。至于在街头随处可见的拾荒老人,Ivan觉得与他们相遇随意,没约定时间地点,却能一见如故,日复日地把感情付上,阿婆能渐渐感受到那份关心。

他们有下一代,却说孩子懂平等分享的心,爸妈教不了,培养不了。Catherine明白平等分享应是一种生活习惯,希望有天做到像阿兔和Joefi一样,在街上看到一个在纸皮堆工作的婆婆,或坐在路边的瘦弱老人,你会上前关心他/她的需要,或替他/她叠纸皮、搬动沉甸甸的纸箱。

Catherine想身教:“下次带他们来平等分享,看看街头发生什么事,慢慢长大后便会理解这社会、婆婆发生什么事,自己要怎样做。”

那么,那些婆婆有什么故事?请看下个故事:【平等分享.三】不分昼夜拾荒 为日夜守纸皮地盘 老人有家不归

中上环的纸皮婆婆如玉姐入夜便四处忙个不停,一班“战友”也找不着她,这晚他们巧遇。(江智骞摄)
他们平等分享的路线多是先找拾荒老人,再到无家者的居所,若那儿无人,他们会放下物资。(江智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