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建筑”活化邮票?邮政:“集邮非老化事物”
香港邮政于4月25日推出“活化香港历史建筑II”特别邮票,并首次配合发行推出手机应用程式,以AR(扩增实境)技术及互动游戏,向大众推广集邮乐趣。香港邮政高级经理(集邮推广)李振宇坦言,近年的邮票使用量有下降趋势。希望透过加入互动元素,积极向青年人推广集邮,并宣扬集邮并非老化的事物,它同样可以随时代而有所变化。随时代更新的邮集乐,方寸之间有什么新意?
完成任务可获邮局明信片
以“活化香港历史建筑II”为题的特别邮票及相关集邮品将于25日发售。一套六枚邮票,包括We哗蓝屋、油街实现、绿汇学院、石屋家园、元创方和茂萝街活化项目。邮票以烫压印刷技术印制,以凸显活化建筑的主要功能和特色。(【期间限定的邮票】香港历史建筑收在方寸之间 仲有得玩AR?)
配合是次发行,重头戏是首次推出的“香港邮政邮票”流动应用程式。市民只要下载程式,把镜头对准特别设计的邮票,可以看到邮票建筑物的3D立体模型,查看建筑物的简介和360度相片。当中,3D立体模型的背景更会根据日间、黄昏和晚间变化,例如晚上会有街灯亮起。
另外,手机游戏“邮游活化建筑”则是鼓励市民亲身前往六个建筑物,透过完成游戏中指示的任务认识活化建筑。市民完成游戏中的任务,集齐六个印章就可以到邮局换领一套六张的明信片。
生动的设计及印刷 邮票非老化事物
以手机app打开了邮票的另类玩法,香港邮政高级经理(集邮推广)李振宇说:“香港的邮票是香港的明信片,是香港的卡片;而且可以游走世界各地。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透过邮票认识当地的风土人情,人物致兴。我们希望香港的邮票能代表香港、表达香港,而这是作为署方想邮票表达的功能。想(市民或外国人)透过邮票,由设计到邮品的配套,多多少少认识香港的事物。但近年邮票的使用量的确有所减少,这是不争的事实。邮票一直是既可以传递知识,又价廉物美的兴趣。如今我们无论在设计、还是印刷元素、效果,都将邮票变得生动,尽量贴近市民认识的事物。希望由此让人知道邮票不是老化的事物。所以,要邮票有一个新的形象出现,我们亦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市民要享受集邮的乐趣,真的不是单纯摄在邮票簿,几年后拿出去看便算,而是在当中可以同邮票有互动。”
集邮 不只是集邮票
邮票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通用邮票和特别邮票。通用邮票一年四季都有,是一般寄信件用的邮票,如今香港的通用邮票是香港地质公园。而特别邮票则有限量,而且每次发行有不同的主题。香港每年平均会发行12套特别邮票,从文化艺术到日常生活,题材无所不有。
特别邮票的发行亦往往不净止一张张印有面值的邮票,还包括小型张、小全张、小本票、小版张等不同的产品。
小型张是将个别(1张或数张不同面值)邮票印在纸上,并附有介绍;小全张则是整套邮票印在同一张纸上作介绍。小本票又称为“邮票小册子”,内页附有邮票主题的详细资料及小型张。小版张是个别同等价值的邮票印在纸上,并附有介绍。
将推出“旗袍形”邮票
邮政每年发行12套邮票,李振宇指:“12套邮票的主题很多元化,例如年头一定有的生肖邮票。亦有关于户外活动、台风信号的。为了配合回归20周年,今年还有另外两套邮票会稍后公布。(我们)希望集邮可以多元化,有不同层面的知识传递。亦因此,不同的内容能(令设计师)发挥不同的设计及印刷技术。例如10月推出的旗袍主题邮票会有旗袍形(剪裁)的邮票,画面吸引,内涵亦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