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高手开班授叶笛 含住块叶吹《几许风雨》

撰文: 郑秋婵
出版:更新:

由民间团体“家家学堂”主办的《民间高手来开课:树叶吹奏体验课》,邀请了叶笛导师林东伟(David)教授吹奏叶子。
课堂开班旋即爆满,数十名参加者有老有嫩,个个有声无声都吹得不亦乐乎。一块树叶打开的一片音乐天地,其实由来已久,由西南到东北,从来不止古装片中的武侠人物。延至今天的林东伟,一块树叶更令他本来平静的生活多了活力,表演、开班教学的机会之外,亦让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随手拈来的乐器,要学不难,亦花不了多少钱,但需要挨过“吹极都冇声”的阶段。而David学叶笛的经历,起源于他两次路边偶遇老伯......

学习吹奏叶笛的方法:【吹奏一下】吹叶笛有技巧 咩树叶先吹得响?

林东伟(David)教授学员吹奏树叶的技巧。

叶笛由来已久  年初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叶笛由来已久,古时会作诱捕、通讯和娱乐等用途。唐代《旧唐书·音乐志》中更有这样的记载:“啸叶,持叶而啸,其声清震,桔柚尤善”。

叶笛曾流通于中国不同地域,从西南到东北、岭南至内蒙古,不同民族因应不同地方特色对叶笛的称呼和选材亦不同。例如苗语会称之为“黑不龙”,壮语称其为“拜美”,而汉语中通常叫“叶笛”或“吹树叶”。因应不同地理条件及植物生长情况,各地会选用不同的树叶,从竹叶、梨叶、柳叶到榕树叶,选叶笛的基本的条件其实就是无毒、无刺、于人无害。

2017年年初,叶笛被列入福建省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环保意识的提升或害怕农药污染等因素,人们如今亦会利用塑胶叶等物料取代天然绿叶。

学员临走前询问摆放树叶的位置,并且着同伴拍片做纪录。

唔用树叶用招纸 撞彩吹到第一粒音 

性格内敛的David即使再遇见伯伯也不敢开声请教,苦练无果唯有上网找资料。“返到屋企吹了都没成果,于是上网search。找到一段youtube片,有一个人用塑胶剪了树叶的形状,吹到声。全靠这段片,就方便了我不再摘真树叶练习。于是我就地取材将水樽的标签剪成叶的形状。当时片段中大概见到演奏的模式,知道块叶点摆,就一路睇住电视一路练。吹了两三个钟左右,咦!吹了一个音出来,当时非常有成功感,很激动,很开心。”

从无声到有声的距离是两、三小时,从第一个音到第二个音的距离却是两、三天。David说:“继续吹又吹唔返个音,又好想揾返个音出来,于是花了很多时间去找。(稳定了第一个音之后)又花了两三日找另一个音。之后很快又吹到另一个音,之后练多一个礼拜,就可以吹到成个do re mi fa so的音阶出来。”

叶笛导师林东伟及他的朋友Edmond现场演奏《几许风雨》:

Edmond是David于家家学堂第一次开课的学生,David总结Edmond的学习经历:“呢个朋友上了一堂家家学堂,过了十几日话自己学识咗。”如此突如其来的结果,中间其实有个互相帮忙的过程,Edmond说:“我学了2个月。David好细心教我,我自己都有毅力地练习。其实我有份帮佢拍youtube片放上网,拍片要经常倒带翻看,佢又用啲物理常识解释吹奏的原理,耳濡目染就掌握到啲技术。”

David上堂时不断强调:“大家都好幸福,有只开荒牛帮你开咗条路”,说参加者们学叶笛不必如他般由零开始。这幸福二字,旁人未必领略,听在David的妈妈林太耳中却别有滋味。特意提早收工来看儿子上课,对儿子赞不绝口的林太笑咪咪地说:“想睇下个仔点叻法,跟个仔学下嘢。个仔不嬲有少少聪明嘅,我又觉得佢几叻嘅,个仔又识吹叶笛,又识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