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厨余速变肥料机 中大教授质疑“有点神奇”
无人想做“大嘥鬼”,但总有吃剩食物的时候。政府近年鼓励屋苑及商场食肆回收厨余,但似乎成效不彰,更有传媒揭发有厨余处理商把近八成厨余送往堆填区。每日煮饭食饭的𩠌头𩠌尾,到底可以如何处理?美国一家电公司惠而浦正集资生产家用食物回收器,长得像个普通柜子,却暗藏玄机,声称只要把厨余每天倒进机中,一星期发动一次,机器便会自动进行堆肥,24小时内把厨余变成肥料。安坐家中堆肥,无虫无臭,真唔真啊?记者向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朱利民查询,他指出,24小时完成分解,似乎还是“有点神奇”。
这部集资中的Zera Food Recycler使用方法简单——加入专用的分解包,再把厨余倒进机中,一星期发动一次分解程序,便可于24小时内,把厨余变成可即时使用的肥料。用家还可用手机程式来遥控机器,十分方便。
正常堆肥至少需时数天至数月不等,24小时变成肥料,真系得?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朱利民就认为“有点神奇”,“关键是看它加进去的那包(分解包)是什么,可能是激素、微生物、菌类等等,加速分解程序,但24小时似乎还是太短。”
他指出,堆肥是靠微生物活动来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质,但由于不知道机器是采用什么温度和湿度,亦很难就网上有限资讯断言是否能于24小时内完全分解食物,如果食物未能被完全分解,产生的肥料亦因氨含量过高而不能直接用于施肥。
Zera Food Recycler的网站上指出,分解包是由Coir(椰壳)及梳打粉制成,朱利民补充,椰壳的活性不高,加入梳打粉亦可能是为增加含氧量。除了机器本身的原理,原来食中菜还是西餐都有影响。宣传片中都是加入水果蔬菜,蔬菜绞碎后会释放水份,帮助分解程序,“但如果是献汁、油,这些就较难分解,亦会有异味。”
这部家用厨余处理机正在Indiegogo上集资,盛惠1199美元(约$9300港币),首批产品拟于今年十月推出。是不是可以24小时内分解食物,仍然是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