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公务员化身长者KOL 难忘与后生仔实测疫下当外卖仔追单
到文青cafe打卡拍Vlog介绍美食、改编歌词拍二创MV……各类影片在网上如雨后春笋,只是影片主角多是样貌佼好的年轻男女,不过原来长者都可以当“KOL”。62岁的Ben哥(麦曜宝)退休后,有一天在茶餐厅外遇到一班正在拍片的年轻男女,在他们的邀请之下,自此踏上了KOL之路。近三年来Ben哥试过在镜头前试吃素食“新餐肉”,也试过实测奔走街头送外卖,影片未必爆红,但Ben哥坦言,最开心的是与一班年轻人结为朋友,“个人节奏快咗、识嘅嘢又新鲜同多咗......觉得虽然年纪大咗,原来仲可以同呢个社会一齐生活。”
房署做到退休 茶餐厅奇遇获邀拍片
Ben哥退休前是一名在房署工作的公务员,以往每天过着朝9晚5的生活,当身边友人个个为了收入和“有个寄托”不愿退休,他却十分期待,盼望着能随心所欲、用平价看早场电影的日子快些到来。Ben哥指,自己的兴趣很多,6年前退休后,他便专注于音响、看电影等的兴趣,而过往他并不认识“KOL”这个字,直至认识到“KOElderly”计划的一班年轻人,才知道KOL是指一些在网络上拍片的意见领袖,而自己曾收看的时事评论员如萧若元、黄毓民等原来也在“KOL”之列。
谈到如何与这班年轻人相识相遇,Ben哥忆述,某天下午他如常在沙田的屋邨茶餐厅喝下午茶,离开时刚好见到这班年轻人正在做街访,问到关于退休人士的娱乐及生活模式,年轻人见他“精灵”又够八卦,便邀请他之后一同拍片。那时Ben哥心想:“Why not?”,“我自己好钟意新闻媒体,又有玩过配音、话剧等等,所以第一次对住镜头都冇怯场。”他又指,拍片时没有剧本、草稿,“即兴更过瘾!”
见识及体验不同新事物 开心获年轻人接纳
由2019年开始,至今Ben哥参与了合共10多条影片的制作,当中有难度也不少新奇经历,“例如有一次我哋拍一个MV,佢哋要我唱《lonely christmas》,首歌我未听过又未唱过,佢哋要逐句教我。”又如某次有快餐店推出素食午餐肉,Ben哥需蒙上眼睛与另一名年轻人一同试食,“完全唔系我嘅口味,原来根本唔系肉嚟!”但最深刻的,要数试当“外卖仔”,“疫情下成日见人周街走送外卖,我就同佢哋讲不如我哋都试一次......最初当然希望拣旺角,啲路大家都熟,点知后来去咗荃湾!”
该次与Ben哥一同出镜的年轻人,是KOElderly的创办人张家华(John),他对荃湾区完全不熟,幸好Ben哥80年代时曾在荃湾做外勤工作,于是便担当起带路的工作,“由荃丰中心行到沙咀道,再由沙咀道行返转头,𠮶日都有成28、29度,做咗3单,平均每单都有30蚊。”Ben哥形容,在这数年间见识到很多新事物,“一个绿色嘅幕就可以变到唔同嘢出嚟,最得意系用无人机影嘢......以前工作里唔会遇到呢啲,你知打工都好刻板,老细最紧要你做到嘢,仲用紧fax机添㗎!”他笑说。
“合作咁耐,大家都熟咗,最开心系喺佢哋成长嘅呢段时间识到佢哋,又肯接纳我。”相比影片爆红或是走在街上被人认出,Ben哥认为,最开心是年轻人会跟他说心事,而太太也很支持他的拍片工作,有次更答应借出他们在广播道、有千多呎的家居用作拍片。谈到有些长辈和后辈有世代之争,他并不认同部分守旧人士的意见,“的确喺我个年代,我哋好早熟,𠵱家大家要‘慢慢熟’,但掉转头睇,佢哋识嘅嘢比我哋多。”Ben哥举例说,现时连幼稚园小朋友也懂用平板电脑,但老一辈“捽极都用唔到”,“唔可以用唔同年纪嚟批评他们,要揾佢哋叻嘅事,推进佢哋令佢哋更加如虎添翼。”
固定合作长者“KOL”增至10人
KOElderly创办人张家华(John)则指,他们的团队成员同是一班在IVE修读社会服务策划及领航 课程的同学,计划原来只是一份功课,“好多时长者生活比较闷,好似白纸咁,我哋希望佢哋可以画出色彩,所以想揾啲故活跃嘅长者去改变被动嘅长者,用影片呢个媒界畀佢哋睇,原来同一辈嘅人都可以做呢啲,原来可能性有好多。”John指,现时固定合作的长者“KOL”已有十人,拍摄不同题材的短片均会考虑长者的技能和特长。
John又指,自计划开展以来面对过不少困难,当中包括对新媒体技术及器材上的不足,但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社创基金)提供金钱上支援,技术上亦提供导师、培训班及工作坊等,“一开始只系问人借机,到后来有钱就买收音、摄影器材。”他又指,疫情下不方便找长者面对面拍片,也有研究不同方法,例如视像玩游戏等,而未来除了幕前工作,也希望有机会教长者参与幕后制作,研究筹备“长者Crew”和“长者乐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