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队入红树林救濒危马蹄蟹 父带3岁女同行:畀佢知道保护紧乜

撰文: 莫家文
出版:更新:

蓝天白云、水清沙幼的大屿山水口村泥滩,近年被塑胶废品、玻璃樽及鬼网等冲到岸边,严重威胁濒危物种中华鲎的生存空间。上山下海的“山‧滩拯救队”日前招募近40名成员到场清理,年纪最细的成员是年仅3岁的女童,其父亲称以往曾带她参加其他洁净海滩活动,但不像今次行动兼办导赏教育,“佢真系见到保护紧咩动物,真系有意义啲。”主办团体称受疫情影响,事隔一年后才正式复办,规模亦有所缩减,冀日后吸引更多巿民参与。

+1

水口村泥滩为马蹄蟹栖息地

今次进行清理垃圾的地点,位于大屿山水口村泥滩,属于马蹄蟹,又称中华鲎的主要栖息地,牠们近年深受微塑胶及海洋垃圾等影响,02年至09年间数量大幅减少超过九成,2012年的研究显示,本地年幼马蹄蟹数量已骤减至不足1万只,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岌岌可危。

今次组成的“山‧滩拯救队”,主要透过手机应用程式公开召集,成功招募近40名巿民,周末(11日)在东涌乘车直接抵达水口村泥滩,大约用近2小时在滩上清走垃圾入垃圾袋,再束好垃圾搬至食环署指定垃圾收集点,余下大约半小时行程,由担任导赏员的绿色力量工作人员,走进泥滩讲解常见海洋生物如弹涂鱼、中华鲎、招潮蟹及泥螺,以及如何保护牠们遭受绝种之危。

水口村泥滩海天一色,是水牛及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莫家文摄)

参与成员不乏小孩 踩入泥滩清垃圾

“如果喺个泥滩度见到装住不明液体嘅玻璃樽,或者胶废品太过污糟,就系不可回收,直接放入黑色垃圾袋,但平日见个啲发泡胶,或者纸包饮品就可以回收放入透明胶袋内。”绿色力量的团队女导赏员向各参加成员提示。

“山‧滩拯救队”各成员受指示后各持垃圾袋及铁钳,沿沙滩及草丛中搜索垃圾,再经分类放入垃圾袋中,部分成员更不惜踄水一脚踩进泥氹,深入红树林中解开胶索及发泡胶箱,又或俗称鬼网的弃置鱼网或鱼排,尽可能为海洋生物埋下的“死亡陷阱”拆墙松绑。

各成员忙于清理沙滩垃圾之际,当中不时夹杂童声童语,有家长带同小孩一同参与行动,年纪最细只有三岁,是由从事金融业的何先生带同女儿一同出席,他称之前曾带同女儿参加其他同类型的清洁海滩行动,但今次略有不同。“有一个教育元素喺里面,有清洁亦有教育,佢今日真系见到保护啲乜嘢,我觉得有意义好多。”

疫后规模由过百人减至40人成团 透过手机应用程式招募

本身在环保单位工作的赵先生,与太太一同到场清理垃圾,他执到鬼网、外卖盒及N95口罩,认为今次活动比行山打卡更具意义。“呢个都系郊外活动一部分,咪尝试下呢啲,做运动之余执埋垃圾,唔一定要上山顶打卡先系舒展身心。”

今次已是“山‧滩拯救队”本年度第11次举办清理垃圾活动,主办的环保组织绿色力量先后组团在大帽山河溪萤虫栖息地、南丫岛绿海龟繁殖产卵的海滩等“上山下海”洁净环境,但自去年初爆发疫情,绿色力量同年下半年起停暂停活动,直至今年10月才告复办,但人数由以前的百多人一团减至如今不超过40人,规模大减,加上清理垃圾附设生物导赏,又不设报团年龄限制,吸引不少巿民慕名报名,40人一团很快便告爆满,“山‧滩拯救队”今年合共吸引450人参与,合共清走超过900公斤垃圾。

“山‧滩拯救队”源于新鸿基地产2011年起开展“新地齐心爱自然”计划,在中小学招募志愿者参加清理行动,推动市民关爱本地自然环境,至2018年携手推出“山‧滩拯救队”免费流动应用程式,动员大众以行动回复郊野及海岸洁净,身体力行,保育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