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达人】婆婆“买完唔敢著” 喱士内衣变银包延续生命
在岁晚大扫除的时节,准会发现不少物品搁在家中长年不用,不如索性“断舍离”?在陈国英(英姐)的世界里,却鲜有垃圾——旧衣上拆下来的钮扣可以改造成耳环;为街坊改衣后剩下的裤脚碎布,储起来又可制成拼布化妆袋;连“买完唔敢着”的喱士内衣裤,都可改造成散纸包和饰物等。“垃圾”之所以是垃圾,或许只因人限制了物件的可能性。由10几岁到现时68岁,英姐却从未停为旧物赋予更多的用途,换个造型,又能延续生命。摄影:林绮琪
“以前唔系讲环保,系讲悭俭,样样都想悭。”
英姐11岁开始用针线改造旧物,那时没有环保的概念,有的只是能省则省。英姐说,小时候家境贫穷,拥有一双巧手的父亲影响她不少。六、七十年代是人人穿“白恤衫蓝斜裤”的时代,那时候白恤衫旧了,她会将背部那块白布剪下来,绣上几朵小花,便是一条小手帕;裤子穿久了,臀部位置最易磨烂,那时英姐的爸爸教她剪下裤管,改造成枕头套再用。
她对缝纫很有兴趣,那时经常会跑到邻居家中观看对方使用衣车,日后亦找了一份针织厂的工作。至后来结婚诞下女儿,转为全职主妇,此后便开始频频改造旧物。
用民间智慧改造旧物
她自言现在最喜欢“周街蒲”,逛百货公司、商场,留意她们的橱窗摆设,从而获得设计灵感。她有时会帮街坊免费改衣,改好后剩下的碎布,她总是留下来,制成化妆箱、袋子等;女儿不戴的帽子,她干脆用来改造成手袋。
访问当日,英姐不时着记者猜测每件改造物的原材料。说到其中两套散纸包及饰物,她笑不拢嘴。她说自己因为好奇,买了一些喱士内衣裤回家,“买完又唔敢着”,最后竟想到将之改造成散纸包、耳环和手镯等。英姐改造的旧物,大多会作自用,有时也会送给朋友、参加长者中心活动时,将物品送给街坊、学生等。
想像更多再造可能:咁对个地球都好啲
在速食时装大有市场时,衣服稍有不合身、过时,一、两季便已被丢弃。英姐对此禁不住说“有无搞错呀?”自言若有人将衣服拿过来,无论加阔还是收窄,她一定为对方改成合身。她认为,现时年青一代不如从前的人般珍惜物件,“都唔会改衫,唔啱心意就直接唔要。”
一年多前,她参加了保良局的“绿绿无穷”计划,每月在长者中心的课堂上,学习改造旧物。保良局田家炳长幼天地中心主任吕秀丽表示,该计划共有574名长者参加,课堂上除了引导长者思考改造物件的可能性外,亦会向长者灌输环保及生态知识,改变其生活态度。如有长者当初购买一般洗洁精,其后得知清洁剂流入河流后会造成污染,最终祸延下一代,遂改为自制洗洁精;在丢弃旧物前,亦会再三思考有没有再造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