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0度高温“包到冚”组队练跑 少数族裔女学员:融入社会起步点

撰文: 莫家文
出版:更新:

全港约有26万名少数族裔人士聚居,当中不少女性为穆斯林, 她们需穿着长衫长裤及头巾外出,连在公共场所运动亦被视为禁忌。有体育策展公司为帮助少数族裔女性跳出固有生活圈,申请社创基金举办本地长跑训练班,其间透过公园练跑安排她们与本地女性一同练习,并为她们设计衣物及微调跑法,负责人称并非要培育长跑好手,而是“想见到佢哋开心,比训练佢哋跑5公里、10公里或半马赛事更重要。 ”

+2

少数族裔女性受多项条件约束无法外出运动

在高达摄氏30多度炎热傍晚时分,十多名女性组成一支长跑队伍,穿插于石硖尾公园的步行径中练跑,在暗淡的街灯映照下,一个戴着头巾、穿长袍长衫及戴着口罩的印巴少女大汗淋漓地缓步跑,显得特别亮眼,她在公园中更加是百中无一。“本来有十几个EM(少数族裔英文简称)妇女,但系第一次由深水埗转场到石硖尾,佢哋唔识嚟,所以得咁多人。”策划是次长跑项目的体育活动策划专家有限公司总监麦凯玲(Nicole)苦笑。

限制穆斯林女性出外运动的主因,还远远不止一个地铁站的距离。受困于家庭观念、社交圈子的局限,让她们无法走出圈外自由活动。Nicole说:“喺少数族裔的文化及生活环境,婚后系要照顾小朋友,唔能够有自己时间…… 间中有参与长跑的少数族裔女性分享感受,佢哋未必好想丈夫知道,或者好想太多人知道,甚至唔可以受访上镜见样,相信背后一定有佢嘅原因。”

这些枷锁在旁人看来未必明了,但Nicole称曾经看过一本书,讲述第三世界女性生活的艰难,外出既要戴上长袍头巾只露双眼,还要承受一切遇袭风险,相反香港赋予所有女性出街跑步的权利,却鲜见有少数族裔女性主动走出街头运动,她明白要找切入点“破冰”,于是“胆粗粗”向社创基金申请20万元资助,申办一个混合本地女性与少数族裔女性练长跑项目“女性跑起来”,结果成功获批,今年5月起落实聘请导师在深水埗、元朗、石硖尾公园教四班,每班三十人,由导师教授热身运动、跑步等技巧,当中由女学员自行以一个本地妇女加两个少数族裔妇女的配对方式练习,目标招募40个本地女性及80个少数族裔参与活动,初步反应良好,有少数族裔女儿参加活动后,成功游说妈妈成母女档一同上阵。

主办者微调训练强度及设计干爽物料

活动目标初期,Nicole一度认为要让少数族裔女学员学习到实际技巧,参加长跑比赛有成绩才算成功,但她在训练过程中发现,少数族裔女性体能未如理想,加上她们要穿上长衫长裤及头巾跑步,衣物令教练不能以一般训练长跑模式进行,于是开始微调做法,例如她设计出具干爽排汗的Dri-FIT物料头巾,免费赠予所有少数族裔女性学员,减低运动局促感,同时又减低训练强度。“佢哋长时间未必有运动,又要照顾小朋友,身型上比较无咁健康,教练会调节得比较容易啲,变相反而想佢哋开心啲,佢哋投入度会高啲。”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疫情后重新开放公共运动场所,但限制人流之下,入场者须轮候取筹入场,结果有一次因太多人爆满的关系,所有女学员最终被拒之门外,从她们脸上失望的表情,Nicole便可知道少数族裔女性有多期待出外活动。“原来佢哋好投入,好珍惜每次机会,唔系唔嚟就唔嚟,畀我好大动力,以后无论天气或场好都好,我哋都尽量谂尽方法令到活动唔好取消。”她期望未来希望透过今次运动作起步点,进一步接触更多少数族裔家庭,推动他们多看多见识。

其中一名在港定居8年的26岁印裔女学员Amrita表示,虽然在香港大学修读新闻系期间,认识不少香港同学,但始终社交圈子不大,其后经本地朋友介绍参加活动,既扩大本地与少数族裔的生活圈,亦指与其他女学员同为本港少数族裔女性,需要空间活动,全女班较为安心,尤其是传统观念及生活圈影响下,女性受压不敢主动对外接触,认为今次活动有助少数族裔女性融入香港社会,不会固守族群内生活,长远能打破与本地人的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