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旧书店:“我只看书值不值钱,有钱有书,冇钱bye bye”

撰文: 陈颖然
出版:更新:

说到开书店,我们脑海里不其然浮现文青、浪漫等联想,却有一间旧书店店主直言自己钱财至上,只看书本值不值钱。但同时,他又自资出版绝迹的历史著作,所为何事?

店面墙壁上贴有历史照片、旧报及部分藏品复印本。(陈颖然摄)

九龙旧书店位于土瓜湾工业大厦内,地方小小,面积约100平方呎,白色墙壁上贴有一些照片,例如1918年的跑马地马场大火、太平戏院(按:在1890年以前,建于西环皇后大道西与德辅道西之间,后于1930年代重建)于1930年代出版的电影场刊等,处处皆是历史的见证。书店主要售卖民国至90年代的书籍,例如文史哲、散文小说、武术、课本等;也有朝鲜画册、60年代徙置区文件及历史相片。

店主却只有20多岁,戴著蓝色口罩,仅露出一双眼睛。他不肯透露姓名,连顾客也不曾透露过:“买书人不会看你甚么店号、店主,只会留意‘本书得唔得’。”自2年前开始,他在网上售卖旧书。后来有了开书店的念头,供客人验货及招揽新客人,顺手拈来一个老名字,“我想不到甚么名字,这里卖旧书,九龙城以前有间书店叫九龙书店,我未出世已经不在了……贪得意。”

书店不乏香港史类书籍。(陈颖然摄)

不满坊间书店随便收书 卖完就算

取名字看似随兴,开店却是萌芽自他对现状的不满。他直言:“坊间没甚么人识卖旧书,那些所谓书店随便标个价,根本不知道那些书是甚么。”怎样才算识卖?“有人买便是识卖,那本书有人欣赏,掂啰。至少要有些知识、对书本的认识,对那个类别出名的人、作家、文献熟悉。”

“我觉得很多二手书店……都不是旧书店,跟鸭寮街街边的阿婆卖书没有分别,只不过将把书上架。有些人不肯交学费——不肯学习,收书回来卖完就算。”在店主心目中,二手书不一定是旧书。那,甚么是旧?他不肯透露,只说要“交学费”,即是买卖旧书的经验:他曾经贱卖珍贵的书,也试过买下不值钱的书。“买得书多自然知道哪些值得买。好多人用年份归分旧书,但我不会。即便是昨日出版的杂志,我都可以当旧书卖。清朝的书便是旧书?有些书便不是,它旧,但周围都有。”

旧课本缤纷的封面,经常引起大众的兴趣。(陈颖然摄)

“这里没有友情啊,钱财至上”

对于小书店,我们脑海里不其然浮现一些词语,例如文青,例如浪漫,乃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互动,甚至建立关系的地方。对九龙旧书店店主而言,营运一间书店,现实考虑的是赚与蚀。“友情?这里没有友情啊,钱财至上。有钱便有书,没有钱便bye bye。”他表示卖书要以从商的角度看待书本:“书是历史,很多东西可以学,不过你问我的客人会更清楚,我看它值不值钱而已。有些人懂学术,又识卖,那是超高水平,自问永远不会达到。”

他又在书架上拿出几本薄薄的小书。“潮流兴旧课本,得意啰。你以为真的买回去研究香港发展吗?他们买回去收藏、炫耀……我卖得出就得架喇。”虽说在商言商,但店主去年自资重印1947年战后著作《复员的香港》,并亲自设计封面。为何偏偏选中这本书?据店主所知,此书目前只有香港大学一本馆藏,所以觉得它“有价值、有意思”,可以“让大家研究、过吓瘾”,希望让大众了解香港昔日面貌,例如当时物价、政策方向等。

《复员的香港》的封面以战后宣传广告及海报拼贴而成。(陈颖然摄)

记者不死心地问店主,可有从旧书中得到甚么?他立即回道:“我得到钱。”稍刻,又说:“那些钱我又拿去买旧书,没有钱怎样买书呢?让客人看得过瘾的书、有历史价值的书、值得收藏的书……或者好看好卖的书都会卖。我不想卖垃圾书,即是简体书。简体字也有好书,但大部分都没甚么用,坊间就滥收。我不是歧视,而是看内容。我想卖一些好书,让大家有好书读。”

还记得尚未与店主会面,其专页写道:“宗旨是售卖好书,不卖垃圾。”好书、垃圾、旧书、识卖……店主自有一番定义。对于小店,我们何尝不是有一套既定的价值?

九龙旧书店(上门需预约)
www.kowloon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