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艺术家驻港街头 与街坊齐编五彩地毡 展示废物再造力量
上星期四下午的跑马地熙熙攘攘。三条马路中间交汇形成的行人通道上,来自日本的艺术家田口行弘(Yukihiro Taguchi)正在一块路牌下用五彩缤纷的布料编织,身旁挂了一个“织”字纸板。
形形色色的人们经过,有人匆匆望一眼走开,有人好奇加入一齐编织,将曾被废弃的布料重新创作成生活用品。田口行弘说,这是“延续布料的生命”。
废弃物料到了田口行弘(Yuki)手上,总好像突然有了魔力,弃置衣服和环保袋转眼就变成地毡、手袋、布幕等等,没人要的竹枝变成工作台。而改造工程可以随时随地发生,譬如在街道上:于跑马地三条马路中央,在一块指示着医院方向的路牌之下,他把从深水埗和跑马地搜寻回来旧衣衫,剪成一条条布条,然后系在路牌的两根柱子上,再打上结,就开始编织。
想像那件衣服的故事
不同颜色的交错,可以很随意亦可以很有计划,依手上的材料而定。“你创作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们懂得废弃物料升级再造的潜力和力量。”Yuki说。此次他作为六厂基金会的驻场艺术家,正在香港进行为期3个月的驻场计划。
和街坊互动不断
搜寻物料和编织的过程,也是深入了解所处社区的时候。“我喜欢在街上观察不同的人,他们也令我更好地了解那个地方。譬如总会有很好心的清洁阿姨帮我搜集纸板。”Yuki说。
在跑马地那个下午,伴着喧闹的车声,Yuki从最开始的一个结,到慢慢将布条编织成形,用途可以多种多样,譬如地毡。小朋友们放学经过,好奇地望着他,他便邀请他们一起编织,教他们如何将布条穿过缝隙。
之前,他在荃湾、湾仔和土瓜湾等地表演过同样的魔法,在街头创作。在坚尼地城海傍,他将环保袋与其它物料裁减成细小的三角形布块,缝纫成鲜艳的布幕迎风飘扬。在土瓜湾,一间烧味舖的老板友好地让出店门前的空间,让他得以在簷篷下编织,街坊们经过,又会好奇地问这是什么。
废弃物与生活再联系
六厂基金会策展人(社区参与及共学项目)卢乐谦(阿谦)说,Yuki街头创作最得意的地方,是可从中见到不同区不同人的参与意欲亦很不同。“譬如土瓜湾和荃湾,你一摆出来人们就自然走过来了。”
阿谦认为当大家慢慢懂得通过编织等传统工艺去升级改造废弃物料时,亦是为自己提供多一个选择——除了购买,亦可以自己尝试动手制作。正如Yuki选择在街道上创作、与街坊互动,“当他编织出来的布料成为袋子、衣服等等,大家会准确知道它们是在哪个位置、被什么人制造出来的,会令人一同去思考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食物、衣物来源。”
而对Yuki来说,一件衣服穿一两年可能就被弃置,它们的生命随之结束;但当他从街上找到了它们进行创作,就好似延续了它们的生命,给予它们新的故事。从中,市民也可重新审视自己,思考如何通过对废弃物料的再利用,一点点地改变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