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城寨旁洋服店 历52年屹立不倒见证清拆变迁

撰文: 陈铭智
出版:更新:

九龙城城南道近贾炳达道交界,有一间洋服店“沙龙洋服店”,即是造身订造衣服的店舖。今年静静地挂上鲜黄色横额:“庆祝开业52年”。店内陈列不少西装布料,挂起一排牛仔裤,“也有织补改衣,打一粒纽收10元。”老裁缝林财锐说。坐在衣车旁看报纸的林财锐笑容可鞠,和他倾谈时,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自1964年开店,他经历过六七暴动,见证九龙城寨分两期清拆。一针一线运使大半生,他说,度身订造西装已经式微,已经20年没收到徒弟,儿子不愿继承,仅靠业主友情价租金才得以经营至今。他笑说:“我当半退休生活,哈哈,但求有‘细艺’过日辰,做得就做吧。”

人生七十古来稀,林财锐的童年在二次大战中度过,所以他生于香港,却在前半生中,两次往返广州和香港。记者问起他的父亲生平,原来他是子承父业。“当年两地交流都频密,沦陷后我和妈妈返回广州,重光后回来,随即因为爸爸到广州做制衣生意,便到广州边读小学、边学习造衫。”

鲜黄色醒目的横额,林财锐向街坊宣布洋服店跨过半世纪。这间老店开店几年,便经历过六七暴动,往后的发展正好是香港人步入现代化的轨迹,犹如翻开一部关于度身订造西服的历史书。(龚慧摄)

人生第一件学会缝制的衣服:解放军军帽

这位老裁缝言谈间倒也与时并进,笑称自己在“小学鸡”年代,第一样学会做的是军帽──解放军军帽。说着说着,他砌茶去,然后端一壶普洱茶,请记者喝。我们同时呷了口茶,他续说:“做八角形的,或者有帽舌的,做完功课后就开工。”

时局变幻,1950年代大陆掀起“三反五反”运动,清算有钱人、生意人、斗地主,广州城内纷纷扰扰。林财锐父亲的生意虽小,但是也无法在大陆立足,于是回流香港。在城南道开舖自立之前,少年的林财锐在旺角打工,认识了两个好友,“当时我们的工序分两部份:舖面和工场,那两个好友做工场出身,而我就有爸爸传授,慬得做生意。我们分工合作,后来在城南道开办沙龙洋服店。”

见证“三不管”变成小市镇

讲起九龙城,早前有电视剧以此为题材,不少市民好奇过去“九龙城寨”是什么模样。城寨早于1993年清拆,不少年轻人未能亲眼目睹这个著名的“三不管”地带,但林财锐看足半世纪。他说,城寨分两阶段清拆,最初有一大块西洋菜田,49年后,城寨愈来愈多人住,就变成水泥钢筋楼房林立的样子。

沙龙洋服从过去只造度身订造西服,到后来制衣业式微,每样工序都没有相关人才支持,生意拍档相继离开。林财锐遂一手包办,店舖既卖衣服,也是制衣小工场。他说,自己的工作最重要是眼手并用,为客人造出一件裁剪最贴服的西服,用专业技术和诚意留住客人。(龚慧摄)

而城寨旁的沙龙洋服店,看尽半世纪变迁。当年六七暴动,大批警察拿着藤牌走过九龙城,九龙城寨和新蒲岗爆发过多次冲突,被捕受伤的人不计其数,他全看在眼内。店舖的本地生意接近停顿,幸好他有朋友从外国接订单,转托给他们做。他们日夜赶工,只为了准时将成品送到启德机场。

半世纪过去,城市在变,他与好拍档也“无不散之筵席”--一个趁移民潮移民,另一个就放下手中针线转行,只余下林财锐接手继续做。全盛时期的两个工场,也因拍档离去而结束。现在一间小小洋服店,包揽度身订造西服、针织缝补、连牛仔裤也卖。他边斟满杯子的茶,边忆述:“以前的人不像现在,做什么生意也好,要有余地,不可谋暴利。租约起初是6年续一次,几十年来慢慢缩短,现在两年续一次。(我)和业主是老朋友,不怕加租。”

手艺式微 今难觅传人

他又说起当年不少制衣业趣事,例如洋服店有淡、旺月之分。冬天,尤其圣诞节前后是生意高峰期,笑称“做到唔使瞓”;农历正月之后的几个月,渐渐步入夏天,生意就变淡。做好衣服后,有时客人会因为周转不灵,不好意思取货,每次见到他们尴尴尬尬徘徊在店前,他便主动收便宜点。

林财锐又向记者讲解他戴在手上的物件,这不是指环,而是“针顶”,顾名思义是辅助他将针线穿过布料的工具,只要以此顶压针尾,容易将针头推进布料之中。他说,以后未必有后生仔知道这是甚么。(龚慧摄)

“以前成条城南道有20几间洋服店。”林财锐说,随着制衣业式微,洋服店一间又一间地结业,而他自己也20年没收到徒弟,“连我自己儿子都不想继承,已经没办法了。”

如果他还收到传人呢?他想了想,认真地回答:“有人愿学当然好,但最后也要看他有没有本事。做一件衫,做得不好就交不出货,如果客人看出衣服的瑕疵,你系裁缝,几唔好意思呢!”

度身订造西服,所以店内挂满各式各样的布料,林财锐逐个介绍,又是一课布料历史:最好品质的当数英国,那里有许多百年纷织老品牌,下一个称王的便是日本,但是现在韩国后来居上,店内也多有购入。然而林财锐的妻子说,最近才有一间布料公司结业,“布办”选择又少一间。(龚慧摄)

社区变了样 新楼盘让人迷路

屹立九龙城多年,林财锐分享做生意宗旨,首先是不扩张业务,以免遇上风险连根拔起;又要以诚待人,做衣服要细心谨慎、交货要准时。他说:“有回头客先系生意”、“‘好’唔系自己话,人地赞先算系。”

近年九龙城愈来愈多地盘,新楼盘陆续落成,新旧对比强烈,他也有同样观察。“讲了几年的启德新发展,交通道路改划得厉害,好似变成另一个社区。我有次心血来潮,和老婆走去启德,兜兜转转,(奇怪)怎么老是走不到目的地。”--犹如林财锐这盘九龙城老区的生意,仿佛走到新旧之间的裂缝,虽然他对未来还是有冀盼,可是不慬得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