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灯谜】忧直白遭杀头 春秋现谜雏形 流传后世成文字竞技游戏

撰文: 吕凝敏
出版:更新:

汉字结构复杂,部首、笔划、读音皆可拆解,灯谜则以文字为基础,一般是利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变化来表达,创作及解构时需研究汉字的结构规律,是文字学及谜学的结合。香港联谜社现任主席白云阶以数个典故及与谜友交流的经历,盼能分享联谜之趣。

白太太强调,灯谜并非只限于元宵及中秋的玩意。(邓咏中摄)
“从前正正当当讲意见会被杀头,所以人与人之间说话很转弯抹角。”
香港联谜社主席白云阶

灯谜由谜语发展而来,白云阶指联谜与中国文化关联甚深,谜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富有讥谏、规戒、笑谑的文艺游戏,“从前正正当当讲意见会被杀头,所以人与人之间说话很转弯抹角,后来也成为君臣间一种沟通形式”,白举例指,楚庄王初登基时耽于逸乐,臣子伍举看不过眼,死谏楚庄王:“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十分神气,可是牠一停就是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听了即明白:“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其后改过自新,发奋图强,位列春秋五霸。至于联则是抽了诗的主要部分,讲求对偶及呼应,起源于五代十国。根据刘元撰写的《一本书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后蜀皇帝孟昶在桃木剑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句子,成为了对联的雏形。

“搞好文学,必先搞好联、谜。”
香港联谜社主席白云阶
+1

联谜乃文学基础 曹娥碑谜君臣较量才智 

故白云阶认为,“搞好文学,必先搞好联、谜”。他指即使文学风气盛行的年代,很多诗社也无法运作长久,是因为欠缺互动,“诗很难去比较,你写了一首,我也写了一首,写完便算了”,但人制谜便有人猜,能产生互动效果,过程中亦能较量,更具趣味性。白举例指,曹操与群臣经过曹娥碑,看见石碑上题有“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便问身旁的杨修:“这是一个谜,你能解吗?”杨修马上说:“能。”曹操迟疑片刻说:“你先别立刻说出口,我们各自再好好想。”众人遂向前走了三十公里,曹操及杨修分别将心中谜底写下,二人同样写上“绝妙好辞”,惟曹操慨叹自己与杨修之才智有着三十里之差。

“绝妙好辞”──黄绢,就是有颜色的丝绸,黄,色也,娟,丝也,合并起来乃是一个“绝”字;幼妇即少女,合起来是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合起来是一个“好”字;齑臼,即捣粉末的容器,是一个“辞”字。曹娥碑上的碑文是第一则以完整形式出现的谜,它既包含谜面,也包含谜底,只是省略了谜目,使用的是离合之法,后代谜人将其推许为“文义谜之宗”。
──《中华文化丛书:灯谜》朱致翔

白云阶于自己六十大寿设宴时,广邀社员好友,他以自己的名字“云阶”及岁数“花甲”出题,邀请宾客作联,出题者先出联,他写上“花开甲子齐添寿,月满秋云更映阶 ”,他指自己九月出生,故对联上也加上中秋的元素。但当晚另一位来自顺德的老师卢伟文,写上“紫气阶前花一甲,白云枕畔寿千秋”,一举获得状元。白云阶笑言,两副对联高下立见,“我创作的较平铺直叙,但卢老师表达的意境是另一层次”。(邓咏中摄)

花甲寿宴出书 收录宾客文战乐趣

白云阶于自己六十大寿设宴时,广邀社员好友,他以自己的名字“云阶”及岁数“花甲”出题,邀请宾客作联,出题者先出联,他写上“花开甲子齐添寿,月满秋云更映阶 ”,他指自己九月出生,故对联上也加上中秋的元素。但当晚另一位来自顺德的老师卢伟文,写上“紫气阶前花一甲,白云枕畔寿千秋”,一举获得状元。白云阶笑言,两副对联高下立见,“我创作的较平铺直叙,但卢老师表达的意境是另一层次”。

《云阶花甲集》一书收录了其寿宴的点滴,书中更刊出白老先生于白云阶出生时所题的诗──命名云路许升阶,再梦熊罴慰我怀,待迓中秋一来复,团圆人月乐无涯。白老先生再要求当时的宾客和诗,白云阶找来那些历史悠久的墨宝,一并收录在书中,尽显父子情。

《云阶花甲集》一书收录了其寿宴的点滴,书中更刊出白老先生于白云阶出生时所题的诗──命名云路许升阶,再梦熊罴慰我怀,待迓中秋一来复,团圆人月乐无涯。(吕凝敏摄)

白云阶在自己六十大寿出题,供宾客猜谜,读者也可一尝解谜乐趣(谜底详见另稿):
1.终日不成章(姓氏)
2.陈玄奘不藏本色(三言工艺美术词)
3.元首对话(成语)
4.今年在下真六十(十一笔字)
5.英伦小队唯北爱小组遭淘汰(四言中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