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湾仔】城市定向寻找隐世地标 滑稽保育法造就港版“大三巴”

撰文: 林可欣
出版:更新:

我们以为十分熟悉湾仔,但这里几十年来频繁的填海、重建和发展地产项目,当中埋藏的地标和典故,你又知几多?湾仔逐渐改头换面,商厦、高尚住宅林立,但旧区故事对街坊来说却是情深意重。10月底有非牟利机构举办湾仔城市定向游戏赛,让更多人共同落区探索,认识湾仔真貌,并为保育社区筹款。

李节街重建计划1994年完成,当局重新兴建了一座仿唐楼的建筑前壁,游人和街坊只能借此回忆当年。(圣雅各福群会提供)
在李节街的“湾仔大三巴”,是一座全新建筑前壁,仿照原本唐楼外貌,希望让人回想当年。(林可欣摄)
当年李节街两旁皆是战时唐楼,不同店舖于此开业。(圣雅各福群会提供)

位于湾仔保育项目蓝屋附近的圣雅各福群会,近年积极推动该区的活化保育,连续第二年举办“出走蓝屋”城市定向保育筹款赛,邀请年轻人、企业和家庭组队报名参赛,一日内穿梭湾仔不同隐世地标,透过游戏和任务关卡,认识社区发展的各个议题及地方故事。

“湾仔大三巴”:最滑稽的保育方式

其中有“湾仔大三巴”之称的李节街重建计划,是该区首个保育项目。当年李节街两旁皆是战时唐楼,土地发展公司(市建局前身)及地产商于80年代指楼宇残破不堪,决定清拆,并发展新的私人楼宇李节花园。项目1989年开展,圣雅各福群会文化保育及社区参与团队主任周希旋(Suki)指,当年社会未有强烈保育意识,于是得出这个“假古董”建筑,亦即只根据唐楼外貌,重新兴建一座仿旧楼的建筑前壁,并于地下前座提供休憩设施。

李节街重建后,设有公共休憩空间,但每个座位以手柄区隔,有社工认为是不友善的设施。(林可欣摄)

纵然旧建筑于1994年再现眼前,当中更多却是重建者的怀旧想像。这座“大三巴”仿唐楼门窗,挂有多个旧店招牌,“不少昔日街坊均认出这些并非当年原貌,例如没有米舖;好多都是假的,装饰上去。”

这些年来,湾仔的建筑有很多不同的保育方法,例如和昌大押经活化后,改变原有用途,内部现为商舖及餐厅;湾仔街市于主体保育中,只保留外墙,内部结构完全重建,并加建多层住宅;北帝庙就曾作多次复修,Suki认为:“李节街重建计划,我个人觉得是最滑稽的方式。”

参加者会从新旧相片对比、现场观察等游戏,了解湾仔历史和面貌,思考社区变化的意义。“这些地方其实不难找到,我们平日也常经过,但不会特别留意,或不知道背后有这些故事。”Suki说。

东城大厦于1976年入伙,前身是戏院和殡仪馆。(林可欣摄)

东城大厦:《大闹广昌隆》的蓝本

湾仔上世纪30年代起戏院林立,东城戏院于1964年由万国殡仪馆改建而成,专播西片。(圣雅各福群会提供)

现时湾仔很多普通商厦和餐厅,其实在上世纪30年代是戏院,当年有逾10间。例如合和中心前身是香港大舞台,很多大老倌也于此登台,亦有专门播放西洋电影、僵尸片的戏院,为街坊提供娱乐。

前身是“东城戏院”的东城大厦位于骆克道,因猛鬼而知名。这里早年曾是殡仪馆,流传很多鬼故,电视剧《大闹广昌隆》也以此为蓝本。曾听说戏票只卖了80张,但场内120个座位竟然坐满!“有个说法解释,是当年好多小朋友无买票,也会拉父母‘衫尾’入场,所以也占了位置!”Suki续说,另一恐怖故事是女观众看戏中途去厕所,竟在镜中看到无脸女鬼,吓至晕眩。时至今日,也曾有加班的员工,于夜深人静时听到电脑打字声!

大王东街休憩处:由街坊设计规划

我们不知道的,还有湾仔的山水传奇。早期湾仔居民经常于宝云道和山顶道附近的后山玩乐,“他们视为后花园,会去游水、摘野果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Suki卖关子说参赛者今年将攀山涉水,了解湾仔商业发展以外的自然景观。

大王东街休憩处10年前由街坊参与规划,台阶设计表达了湾仔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变化。(潘思颖摄)

后来地区填海,以一级历史建筑洪圣古庙为起点,湾仔海岸线不断北移;古庙附近的大王东街休憩处,正以此为设计主题。场内环境和设施有别一般政府公园,十年前由街坊参与规划,以台阶显示湾仔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形状变化,又有壁画创作,甚至有投影幕墙,曾用来举办社区放映,第一出在此播放的电影是《72家房客》,“但因归康文署管理,现在要举办公众活动,得申请和审批,团体较难再使用。”Suki惋惜道。

重新认识湾仔 旧区浓厚人情味

张子言钟情湾仔旧社区,其蓝屋摄影作品系列拍卖收益所得,将赞助是次比赛。(林可欣摄)

湾仔四处都有宝可寻,虽然零散、隐身在豪宅和商厦的隙缝中,但拼凑而成,是一幅完整的社区面貌。旧城区人情味浓,附近街坊比赛当日也会来当义工,提供物资和奖品,例如煲凉茶、焗菠萝包、跌打医馆优惠劵等。

蓝屋建筑群是20至50年代的唐楼,其中蓝屋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物,也是全港首个“留屋留人”的活保育方案,原居民和社区有心人近年共同举办保育活动。

今年更有住在蓝屋附近的摄影艺术家,于建筑修复前,有机会入屋拍摄艺术照片,纪录当年居民的生活细节,如墙纸海报、旧风扇等,并拍卖此系列摄影作品,把所得收益全数赞助是次城市定向赛。而参加者捐助的款项,亦将支持蓝屋活化计划,主办机构预计今年将有700人报名参加。

湾仔新旧建筑交错,社区背后还有不少地方故事。(吴钟坤摄)

“出走蓝屋”城市定向保育筹款赛2016日期:10月23日(星期日)时间:上午9时至下午2时半地点:湾仔、跑马地、铜锣湾截止报名日期:10月16日(星期日)网址:http://society.sjs.org.hk/SOBH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