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猫‧家在哪?】岭南地的小虎 仍受饥饿疾病威胁

撰文: 温钊榆
出版:更新:

远在屯门虎地的岭南猫,和衙前围村的流浪猫是命运共同体,都曾受重建政策影响。九十年代,港英政府欲为兴建香港第三所大学(即现在的香港科技大学)觅地,原本考虑于屯门虎地建校舍,后因科大着重科研,需要更大面积的土地,因而改址清水湾,虎地则由原于港岛司徒拔道的岭南学院(现为岭南大学)接收。在整个计划中,虎地村的村民乃至社区动物,从未拥有过主导权,和衙前围猫一样,是弱势的一方。
结果,这些被遗弃的家猫,和村里出没的流浪猫,一并跑进高墙包围的大学校舍。学校管理层的默允,爱猫师生的喂饲,无心插柳之下,形成独有的栖息地。牠们还获得一个社区身分,名字叫“岭南猫”。
摄影:吴钟坤、龚慧、陈焯辉、黄宝莹、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岭南猫的处境有别于衙前围村的流浪猫,得到师生宠爱,甚至爱猫成痴,为牠们设立社团和关注组,恒常更新萌态和资讯。然而,岭南猫与人虽有互动,却不属于任何人,总是慵懒地趴卧在假山上,或屁股扭扭摇首摆尾地穿插于师生匆忙的脚步中。

岭南猫无视学生匆忙脚步,休闲地躺卧休息,是岭南校园常见的风景。

活在天堂口  生无忧患?

相比起街头巷尾的流浪猫,岭南猫的条件无疑是较好的,但饥饿和疾病仍然是两大生存隐忧。

岭南猫差不多一半患有猫爱滋,有些来到岭南时已经带病,有些是和爱滋猫打斗而受感染。转季时天气骤变,猫科上呼吸道疾病的情况也常见。除此之外,猫咪间经常因打斗出现骨折和损伤。

岭南猫长年累月发展出独特的生态圈,猫社会中有帮派、辈分先后之分。即使校园猫食充裕,不少弱猫因势孤力弱,不敢进入帮派领土进食,因此也要挨饿。也有人一片好心,但放下人食的食物,零食和熟食都有:肠仔、肉丸、甚至猪手!即便喂对了猫食,不熟悉岭南猫病情的话,也可能出现反效果。例如喂爱滋猫时要特别小心,猫兜会和其他猫分开使用,否则感染的机率便会增加。转季时天气骤变,猫科上呼吸道疾病也很容易因共用食具而传染。

猫食兜散布在校园角落,长年习惯下来,猫和人都培养出默契。

近年,甚至有人特意把猫遗弃到岭南校园,以为借此可以逃避责任,结果有小猫被丢到马路边、水塘边,而且不是零星个案。岭南猫关注组认为:“不少人以为猫在这里环境很好,生活无忧无虑,实情并不是这样。牠们没有固定的家,缺乏细心的照料。天气稍差,打风落雨或严寒日子,牠们都得在室外露宿,有很多安全隐忧。”曾经有怀孕的猫咪在岭南校园内的坑渠里喂哺小猫,但突然横风横雨,把一只猫咪冲走了。

水坑是岭南猫其中一个游乐场,内里像一个黑洞,猫从一头进入,转眼从老远的另一头出去。
岭南猫关注组定期点数猫数量和纪录猫群的分布。

与人关系  似近还远

台湾作家刘克襄曾是岭南大学的驻校作家,他对于岭南猫的生态情有独钟,更以田野考察的方式,仔细观察猫群,最近更加集结成《虎地猫》一书。对于这个特别的生态圈,他找到准确的定义:“我视牠们为都市化的野生动物,跟自然仍有一段距离,回不到那原本的社会。牠们继续和人保持一紧密的连结,但某一程度有疏离了。”

台湾作家刘克襄在岭大担任驻校作家,写下《虎地猫》一书。书中提到其中两只猫:黑斑和两点都是猫群中的弱势,遇见人或猫都会马上闪避。(钊钊插画)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