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猫‧影片】刘克襄新作《虎地猫》 描写活在夹缝中的岭南猫
撰文: 温钊榆
出版:更新:
不少动物行为学家都认为,猫是高傲的,可饲养但难以驯服,又提出不少秘诀教人捕捉喵星人的心理。即使人类文明发已展到如此高度,还是难以简单概括出猫的生活形态——正是这多样的生活面貌,吸引台湾作家刘克襄,对岭南大学的猫群作田野考察,集结成《虎地猫》一书。
【社区猫‧家在哪?】衙前围村面临清拆 重建中被遗忘的流浪猫 【社区猫‧家在哪?】岭南地的小虎 仍受饥饿疾病威胁【喵吉又来了!】日猫明星出新旅行札记 摄影师独爱流浪猫生命力【猫咪香港】日画家Mango再开画展 猫咪畅游旧冰室天台学校
刘克襄于2012年获邀到岭南大学担任驻校作家,本想借此机会继续在香港的郊野行山、穿村,以完成香港本土郊野风貌的书写计划(《四分之三的香港》,2016年出版),却在岭大校园里遇见密集的流浪猫群,70多只流浪猫让他萌生在港的第二个书写计划——研究街猫的生态。岭大前有广阔马路,后有荒凉山野,校园密封的环境,成了猫的栖息地,“才去不到三、四天,经过多回的校园走逛,我的心里已打算长时纪录。基本上猫群的用餐时间我都出巡,为猫只取名,做行为分析,观猫时间愈拉愈长,最后疲于奔命。”
猫不讨喜却迷人
关于虎地猫,刘克襄是这样说的,“牠们不像常被讨论的宠物猫讨喜,牠们也有可爱、迷人的地方,可是更多的是难以形容的哀伤,牠们的喜悦隐藏在哀伤之中。”刘克襄把这个理解放置于《虎地猫》的美术设计中,用稚气的笔触描着卡通的线条,猫的造型朴拙而写实、松散却压抑。
猫只为了生存,有的选择加入帮派,在猫群的阶位上争取上流;有的我行我素,是孤独的野行者。刘克襄观察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以侦探的姿态,观察猫群在彼此互相介入中产生的化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