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门太平清醮】十年一遇 万人登岛 直撃60船队伴天后环岛巡游
全港不止一个太平清醮,西贡塔门这小岛亦有大型打醮活动,但不常见,是十年一遇。塔门联乡建醮每十年一届,联乡仪式更是全港独有。一连六天的醮期,七个湾头的村民会到吉澳恭请天后娘娘,又会请天后环岛一周,进行祭祀,及演出坊间买少见少的木偶戏,吸引外地游客及早已移居海外的乡民聚首。
在醮期第四日,“天后出巡”更是重头戏。香港01记者今日直击有关仪式,60多艘船插满彩旗,从天后庙对出码头出发,环岛一周,主船撒溪钱、放炮仗,其他船只有人载歌载舞,舞龙、舞狮,其间又会停在海中心祭祀。仪式按传统习俗进行,有游人见到如此状观场面感慨道:“对上一次见到咁嘅场面系廿年前。”
摄影:黄伟民
蔚蓝、翠绿的塔门,这几天添了鲜红的色彩。街渡还未到达塔门,远处已见彩旗飘扬,多个巨型花牌竖立在岛上。
多位穿蓝色及红色长衫的“缘首”(联乡的男村民),及穿著自制渔民服饰的妇女手持龙舟浆,在天后古庙外夹道迎宾。巡游未开始,已有百多市民游客排队等待上观赏船。
塔门、吉澳、盐田天后像上神轿
乡绅父老在天后古庙内,请出三座本身出自塔门、吉澳及由深圳盐田“飘泊”至塔门的天后娘娘神像上神轿。他们打响锣鼓,舞龙、舞狮,沿著天后庙对出的通道,一路送神像到码头。有人向两旁洒碌油叶水,喻意洁净、消除不好的东西。市民夹道围观,场面墟冚。
最后由两位塔门年长妇女及吉澳村民,将神像由神轿擡上专奉神明的座驾船。他们亦有请关圣帝、观世音的神像上船。
沿海放花炮 船上舞麒麟
祭祀完成后,天后巡游在早上约十一时正式开始。
座驾船在天后古庙码头出发,前方用绳索相连三艘船,尾随有六、七十艘来自塔门、其他村落、甚至外国的快艇、游艇、渔船、帆船,场面甚为壮观。
每艘船均插满彩旗,船上有不同活动,有妇女耍彩扇、跳传统舞步,有人舞狮、麒麟,亦有岛民在艇上作传统划龙舟的动作。部分大船甲板上更站满人,不时放花炮,大声欢呼。即使天气炽热,亦无损气氛。
(参加出巡有不同类型的船只,按下图:)
供奉神明的座驾船,船头位置用红绳绑上生菜,有父老在船头挥动彩旗,两位“揽榜”则坐在神像两旁。喃呒不时念经奏乐,进行道教仪式,祭祀幽魂。他们沿海放多串炮仗,不时撒溪钱、烧元宝。
所谓天后巡游,则指船队会环塔门岛屿一周,途经弓洲、车湾等地点,期间会在赤洲对出海域停留二十分钟,作祭祀仪式。“缘首”们向海拜谢,又将插上香的祭品抛下海。
下午一时多,船队回程,历时两个多小时的环岛天后巡游完成。
更多图片:【塔门太平清醮・图辑】塔门父老变身缘首 天后三姐妹聚首出海
清代嘉庆建醮 至今逾二百年历史
塔门联乡太平清醮于农历三月十九日至廿四日(新历4月23至28日)举行,每十年举行一次,今年已是第廿二届,至今超过二百年历史,联乡建醮的形式更是全港独有。
联乡建醮,即指集结塔门、吉澳、高流湾、三门仔、深湾、三磨石湾及联益渔村渔民、乡民一同参与,庆典规模庞大。
康熙八年筹建的塔门天后古庙,亦有记载联乡建醮的源起。在清代嘉庆初年(1798年)春夏之间,适逢吉澳、高流湾、三门仔、深湾、三磨石湾等地村民,前往大澳出席杜氏喜宴。席间突遇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有如翻山倒海,渔村势变泽国。席间有人向天后娘娘跪拜祷告,倘若能保人、船平安,他日定当建醮酬神。果然,顷刻风停雨顺,天空转晴,各人保平安。于是各乡村民联合决意在塔门建醮,翌年(1799年)建醮会,并定下十年一届醮期。
各区太平清醮 最长六十年一遇
据《香港庙神志》,太平清醮是民间流行醮会的其中一类,是道教一种传统科仪。在香港,太平清醮是一般民间酬谢神恩、祈求阴安阳乐的斋醮,尤其依赖渔业和农村维生的村民,在不少乡村及离岛至今仍保留定期打醮的习俗。
香港不少地方会在每三年、五年、七年、十年或六十年一次的“太平清醮”,又俗称“打醮”。活动大多在农历年底举行,目的是透过宗教仪式超渡区内游魂野鬼,以免居民受伤害。仪式为期数天,多由喃呒主持。
天后出巡是塔门联乡太平清醮第四天的重头戏,但在六天醮期内还有其他活动,如祭祀功德、木偶戏及斋宴,以酬谢神恩、祈求合境平安。同时还有粤剧、麒麟醒狮表演助庆。
在醮期内规定要食斋,外来人士亦不可携肉入塔门,否则不可内进,岛上餐厅亦只会供应斋菜,直至农历三月廿三日天后诞才重新开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