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园铺石屎? 学者:大自然的天然去水功能已很好
关注郊野公园石屎化团体今天(16日)到沙田民政署递交请愿信,要求立即停止所有铺石屎工程,再慢行到正进行工程的道风山山径,抗议不经咨询便动工。沙田民政事务处确认道风山工程费用为200万,有随行家长带小朋友一同抗议,他认为现时有足够的家乐径等的设施供一家大细使用,可待女儿学会走路,才行真正的大自然泥路的行山路线。学者姚松炎则指,城市与郊野应有清晰分界,不要把城市化设计带到郊野地区。
行山队伍指工程“好丑样”
工程位置两端位于沙田穗禾路和道风山路一段约580米的山径,沿路有建筑材料如水泥、碎石等,用以铺上石屎、加建扶手等工程,甚至有如小山丘的工程废料。工程原定6月完成,但工地的现场通告显示,工程需延迟至今年11月完成。装备充足的行山队伍大叹“好丑样”。另外,现场怀疑有承建商为运送建筑材料而开辟工程范围外的路径,以及未经批准砍掉部分树木。沙田民政事务处回复:“有关承建商须修复所有周边受工程影响的地方,包括在有野草受损的地方进行植草”,而开辟工程外路段则需要更多时间了解。
工程人员阻止 大队照行
由沙田民政事务处出发,步行约大半小时,经过净土园便到施工位置,有一名自称建筑公司安全督导员以安全为由阻止行山队伍继续前进,大队要求他展示平安卡及相关文件,扰攘近10分钟后,“郊游径石屎化关注小组”发起人曾小强带头继续前行。
关注组:石屎路不会令山路更安全
曾小强表示,不反对山路维修工程,但希望使用天然物料如碎石或排水的导流木,亦不要大兴土木,铺上一整条石屎路:“石屎路不会令山路更安全的,年初大帽山的石屎路结冰时,连车都上不去。”
随行上山的郭小朋友喜欢行泥路的山,他认为较有挑战;而行山经验近30年的退休人士Fred称,在工程开展之前,此路段为小路,只有经验丰富的行山人才上来,适合寻幽探秘,来的人都会准备充足,所以不危险:“反而铺石屎后,游人以为安全,其实是陷阱。”
另有家长带同1岁小朋友到民政事务处抗议,但因小朋友太年幼而不随队上山,记者问:“那开发了不是更多人可以使用该行山径吗?”,许先生指,现时有足够的家乐径等的设施供他们使用:“到了女儿学会走路,我也会带她行泥路的山,那才是真正的大自然。”
根据政府网站“郊野乐行”,全港共有13条适合一家大小的家乐径;以难度计则有29条“一星”最简宜的行山径,即路面情况“平坦易行”,路程亦较短,少于5公里。
到了女儿学会走路,我也会带她行泥路的山,那才是真正的大自然。
学者:郊野地方不应用城市设计 城市郊野有分界
未来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姚松炎指城市与郊野应有清晰分界,不要把城市化设计带到郊野地区:“在郊野地方兴建城市化的设计很奇怪,铺完石屎又没有如疏水等的相关配套,用的物料如大理石,容易令人绊倒。”
姚教授认为郊野公园应该保持自然状态,他说:“大自然的泥原本的去水功能已很好,不会跣亲人,就是城市化的物料带到自然的郊野公园这种mismatch(不配衬)才会跣亲人。”他相信走入郊野公园的人都是向往大自然的人,不会介意泥泞。
郊野公园改善工程可让更多人享用到设施?例如让长者有更多行山选择,姚教授指,郊野公园城市化或在城市中兴建公园都是亲近自然的选项,但最重要是开诚布公的讨论,现在缺乏讨论下而开展工程不合理:“都无问过人,不要把责任推给长者或居民。”
根据关注组Facebook专页显示,以下是他们认为不适当铺设山径的工程,未来希望与民政署及工程人员会面及对话,在工程进行前彼此沟通,以免大自然资源“一去不返”:
青衣,南湾角行山径工程锦田,锦上路 连接大榄郊游径 行山径屯门,屯门径荃湾,元荃古道沙田,道风山一段行山径西贡区, 蓝田 鱿鱼湾山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