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邨业主起义】山竹揭管理漏洞 居民求变 踢走盘踞30年业委

撰文: 柯咏敏
出版:更新:

早上七时,林伟超穿好恤衫西裤,就站在杏花邨的粥面店外。他提起咪高峰,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开口说:“早晨,我是林伟超。”或跟途人挥手说:“谢谢支持。”个多小时后,他搭地铁上班,回到一般打工仔的生活,然后下班后继续拿起咪高峰拉票——整个三月,林伟超跟杏花邨另外七位居民走到街头,竞逐新一届杏花村业主委员会。
八人的背景迥异,有退休校长、护士、会计师,他们原本过著各自的生活,一个风,令他们聚在一起。去年超强台风“山竹”袭港,位处海边的杏花村俨如泽国;可是时任业委会及管理处反应缓慢,未能即时作出应变操施,业主随即自发成立关注组,继而挑战连任三十年的业委会。
“那时我们已打定输数,但我跟自己讲,输了都要继续做(关注组的工作),不能因为输而停。”年届60多岁的黄贵荣说。
摄影:梁鹏威

(左)林伟超及黄贵荣分别于杏花邨居住了十至二十年,二人均希望尽自己的能力守护居住的地方。

三月二十三日晚上八时半,杏花邨岭南中学的礼堂塞满了一千多人,等待投票选出新一届杏花邨业主委员会;直至大约零晨一时,点票工作结束,身穿湖水绿制服的八位杏花邨居民关注组成员,得票率高达七成,成功击败连任约三十年的业委会成员。

“以往杏花邨一直很安逸,风平浪静,大家好少有投诉,但原来居民心里一直都想求变。”林伟超说。

曾对屋邨不闻不问

杏花邨共有48座,其中20座设于柴湾车厂及街市之上,余下28座则建于临海位置,居民分别称之为“上、下杏花”。十年前,从事屋宇设备工程师的林伟超搬入上杏花一单位,生活早出晚归,杏花邨于他仅如放工休息的地方。“当时不会怎样留意屋苑发生甚么事,返工放工都是走同一条路。”

按2016年中期人口普查,杏花邨约有二万多名居民,入息中位数达三万港元。这个中产阶级的小社区,不乏如林黄般的专业人士或管理阶层。

去年山竹吹袭本港,杏花邨成为泽国。

坐在林伟超身旁的黄贵荣点头,“这个年纪都是为工作搏杀,好多事情反而是太太留意到。”他早在1990年代搬进了下杏花,除了海景吸引,还有屋邨由港铁公司管理,教他甚为放心。“当时听闻有私人屋苑的管理做得很差,听到这里由港铁管理,是大公司,应该会几好。”黄贵荣忆起,他们搬来头三年,屋苑的环境清洁、保安均尚算不俗,但后来不时听到太太投诉,“走廊污糟,楼下有些地方损毁了一段时间也没维修,但那时我也不以为然。”

“天鸽是风灾 山竹是人为”

黄贵荣居住了二十多年,他记忆中的杏花邨并非一直风平浪静——1993年,强烈热带风暴贝姬吹袭本港,但当时邨内的海堤高度不足,排列松散,遭猛烈海浪冲毁;地铁公司于翌年加高防波堤,成了现时沿著海滨长廊而建的海堤。

二十四年过去,海堤为杏花邨居民抵挡了多次风浪,但直至2017年“天鸽”来临,淹没了地下停车场,名车报废,屋苑成了泽国,“天鸽未算水浸得好厉害,但已算是一个警号。”黄贵荣称。然而,教居民更难以想像的,是往后一年的“山竹”来袭,管理处仍未来得及反应。

台风过后,杏花邨一片疮痍,林伟超理解管理处经验不足,未能及时反应,但不应该继“天鸽”后仍缺乏危机感。

黄贵荣居于下杏花高层,“山竹”正面吹袭当日,他与家人留守于屋内。我们从社交平台看见巨浪拍打上楼房的影片,黄贵荣则在窗边与台风正面交锋。他当时把手掌平放在窗户,形容说:“外面的风不断推进来,像是跟你斗力。”“山竹”的威力如我们于媒体所见,海滨走廊成了河道,地下停车场再次淹至没顶,但居民的生活旁人难以切身感受。“我那座停了电梯,算是好彩,但邻座停水停电——天鸽那次是风灾,但山竹是人为。”

山竹来临前,天文台早以预告台风的威力,但当时杏花邨管理处仅只是准备了基本防风措施:沙包、水泵,还有木板水闸;而风后由于管理处人手紧拙,讯息无法传达,居民只能依靠成立群组,互通消息。林伟超后来翻查资料,邨内的水电分别于三至四日后恢复正常,“以工程角度,其实(时间)算是合理,但危机感、准备工作及应变工作都是不足。”黄贵荣补充说:“想深一层,其实是因为杏花邨一直都没甚大事发生,安逸得太耐。”

十月,管理处及业委会召开了业主大会,交代风灾的应对及防预措施,但内容教林伟超及一众业主甚为失望,“会上重播(山竹吹袭)当日的片段,但那些大家都看过了;还有说会调查、研究,但业主想知道有甚么实际的措施做到。”

女儿曾问林伟超:“爸爸,这些工作都没有钱,为何你还要做?”林伟超答道:“不是所有事都要计较钱,有些更是用钱买不到的。”

致胜原因:居民想求变

台风吹毁邨内多处,但将林伟超、黄贵荣等人聚在一起——他们继而成立关注组,希望成为邨内的压力团体,加强监察业委会及管理处的工作。今年二月,他们决定参选新一届业委会,挑战过往连任三十年的上届成员。“没有想过会成功,刚开始时摆街站没人理会,但到我们每天介绍政纲,街坊开始跟你打招呼、打气,就感到原来有人支持。”林伟超说。

活力和专业形象是卖点

活力和专业形象是八人的卖点,但黄贵荣却认为,“街坊知道我们是有心做。”团队部分成员身兼正职,他们于放工后随即开会,并将资讯放上社交平台,让居民同时紧贴邨内事务。林伟超笑说:“好似打两份工。”

撼庄:为杏花邨带来新气象

由关注组成立到“撼庄”,林伟超等人仿如一股春风,为杏花邨带来新气象。除了形象鲜明、热心服务,黄贵荣还认为居民一心求变才是他们致胜原因。“以前选举日的礼堂只有十几二十人,不够人数时会自然当选,但山竹一事就如痛点,让居民去思考是否要继续这样下去。”林黄二人不大愿意评价以往业委会的表现,但均认为委员份属义务工作,能花私人时间服务屋苑并不容易。

新任杏花邨业委会成员:黄宜、林伟超、黄贵荣、李雪英、江永恒、吴永勤、邓慧敏、李婉谊 (由左至右)(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任一周  背负村民期望

今年四月一日,林伟超、黄贵荣及其余六位成员正式上任。一星期过去,他们已订下短中长期计划应对台风,如紧急应变措施、设立邨内群组通讯,长远的则是跟政府部门研究防风方案。

由台风,到清洁、噪音,甚至花园种植的植物种类,新任业委会均要一一处理。林伟超等人现时正逐一翻查过去的文件纪录,继而计划改善方案。“我们已经收到很多居民的意见、诉求,这反映他们很关心自己的地方,但以往未有太多渠道让他们表达意见。”面对居民的期望,会感到巨大压力吗?“当然有,但居民真的很好,他们会说‘你们只是义工,有心帮条邨已经足够。’,我很希望居民给时间我们,继续为杏花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