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厅・香港史】73年前首间茶记启业 老店细诉楼上雅座快消失

撰文: 鲁嘉裕 邓咏中 梁铭康
出版:更新:

茶餐厅是本港独有的饮食文化,由西式的多士、三文治,以至中式的粥粉面饭,“茶记”均一应俱全,甚至会出现“叉烧汤意”等中西融合的菜式,与香港中西荟萃的特质相映成趣。回顾茶记历史,原来茶餐厅与冰室有莫大渊源。
近年多间拥有多年历史的茶餐厅相继结业,有53年老店概叹“越嚟越难经营”,担心如旧式茶餐厅没落,未来只会剩下集团式经营的连锁店。有街坊光顾数十年,感觉餐厅很有人情味,庆幸区内有一间这样的店舖,亦有食客指希望更多人可以支持一下怀旧店舖。

平价版冰室促成茶记诞生

香港茶餐厅文化的由来,可追溯至四、五十年代,在此之前由于本港受英式饮食文化影响,主要提供奶茶咖啡、汽水等饮料,及雪糕、三文治及多士等餐点的冰室盛行,而当时的冰室有高低等级之分,价钱亦分高低,因应低下阶层的需求下,令平民化的冰室陆续出现,是为茶餐厅的前身。1946年中环兰香阁茶餐厅启业,为首间打正旗号的“茶餐厅”。

茶餐厅与冰室大不同

茶餐厅与冰室类同之处,在于两者都重视以饮料为卖点,然而有别于冰室,茶餐厅主要走廉价、大众化的路线,价格、定位等一般比较相宜。另外不如于冰室偏向西式,茶餐厅除了提供西式的食品如多士、三文治等,亦会出现如中式小炒、云吞面等中式粥粉面饭,甚至乎出现“叉烧汤意”等中西融合的菜式。至今仍然经营、超过50年历史的旧式茶餐厅并不多,1952年开业的兰芳园是现时历史最久的茶餐厅,另外分别为于西环及筲箕湾的联华茶餐厅及百利冰室同样于1964年便已开业,另外位于坚尼地城的祥香茶餐厅于1967年开业。

↓茶记经典食物逐个睇

+2
位于长沙湾的新华茶餐厅,是区内少数仅余的老店。(梁铭康摄)
+2

50年老茶记 祖传三代

其中一间经营超过50年、屹立于长沙湾的新华餐厅,第三代负责人柯小姐指,店舖于1966年开业,由爷爷开始经营,后来爸爸继承父业,到现在她与爸爸一同经营。柯小姐指店舖过去从未更改过店名,亦一直沿用以前餐牌,最岀名的食物为蛋挞、奶茶,另外特餐中沙嗲牛肉面亦十分受欢迎,因店舖用新鲜牛肉制作。不少前来光顾的熟客都是区内街坊及学生,另外亦有游客会由网上得知餐厅,慕名前来光顾。

楼上雅座买少见少 “冇人支持好快没落”

对于不少老茶餐厅结业,柯小姐概叹“越嚟越难经营”,幸舖位属自己拥有,“但如果要拆嘅话都系一样”。经营多年见证区内变迁,柯小姐称像新华一样设有“楼上雅座”的茶餐厅已买少见少,“街坊帮衬好多年,𠵱家好少有两层呢啲舖,拆咗就冇,新嘅图则唔会批”,她希望将来能持续经营,“始终系爷爷爸爸心血,如果冇人支持,好快就没落,变咗全部都系集团式”。

第三代负责人柯小姐指,旧式茶餐厅“越嚟越难经营”。(梁铭康摄)
设有楼上雅座的茶餐厅,柯小姐指现今已买少见少。(梁铭康摄)

老师傅受“小凤姐”启发 自创立体蛋糕

店内不少员工都是老臣子,见证餐厅多年历史。面包师傅萧师傅于80年代加入,最初做面包,后来慢慢学做西饼,90年代更尝试自创立体公仔蛋糕,现时店内仍然有售,蛋糕上放置一个身穿晚装的洋娃娃,然而裙摆由一层层忌廉铺成,萧师傅指当时最高峰日卖5、6个,更吸引不少饼店仿傚,原来其创作灵感来自歌星徐小凤的波波裙造型,“细个见到徐小凤果条裙,点解咁嘅,谂谂下(蛋糕)可以咁样做法”。作为店内三朝元老,萧师傅大赞老板好人,“最主要系老板好,唔系点会做得咁耐”。

食客:职员如街坊友善

食客兼街坊何先生称,自己于长沙湾区长大,因此对该区十分有感情,他认为新华最特别之处是设有楼上座位,但自己则喜欢坐于楼下,“同啲阿姐、水吧师傅倾吓计”,他认为他们不只是服务他们的职员,而是友善的街坊。何先生指担心有一日餐厅会突然结业,“好多楼拆嘅拆,搬嘅搬,唔系原本嘅样,呢个neighbourhood(邻里)感觉好似畀地产商同市建局打散咗,有少少担心,呢度 可能有朝一日仲系唔系度呢?”。

望获更多人支持老店

食客刘小姐指由于自己在附近工作,间中都会来光顾新华,感觉店舖格局比较怀旧,认为旧式茶餐厅是香港特色应该保留,“买少见少,再唔保留呢类餐厅,再后生啲嘅永远唔知道以前嘅茶餐厅系咁,净系记得好靓装修,好大间嘅连锁式餐厅”。对于不少老店近年相继结业,刘小姐指亦感到十分可惜,“好多老板都系由好年轻做到年老,自己个囝又唔继承父母行业,所以系无奈”,她希望更多人可以支持一下怀旧店舖。

刘小姐(右)希望更多人可以支持一下怀旧店舖。(梁铭康摄)